“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青铜峡。”这句流传千年的民谚,精准道出了青铜峡在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史上的独特地位。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的青铜峡,地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作为宁夏引黄古灌区的核心区域,是“塞上江南”名副其实的发源地,也是理解黄河与宁夏关系的一把钥匙。

青铜峡,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峡谷。黄河水流经此地,一泻千里,造就了十里长峡。夕阳西下时,霞光与河水相互辉映,在峭壁上呈现出一片青铜之色,此地因此得名青铜峡。

自秦汉时期起,先民们就在青铜峡谷凿渠引水,开创了波澜壮阔的引黄灌溉史。在宁夏现存历史超过百年的14条古渠中,青铜峡境内就分布着12条,其中秦渠、汉渠、唐徕渠等10条著名古渠皆发端于此。这些古老的渠道如同大地的血脉,将黄河的恩泽输送至平原的每个角落,使青铜峡赢得了“九渠之首”的美誉。


九曲黄河穿峡越谷,一经青铜峡水利枢纽奔涌而出,便拉开了“塞上江南”的宏伟帷幕。两千多年的灌溉实践,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水利遗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无坝引水、激河浚渠、埽工护岸等独特的工程技术,在千百年的持续运行中展现出惊人的智慧。

这些古老的智慧结晶,至今仍在影响着现代水利工程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流传千年的“草土围堰”技术,包含散草、捆柴、卷埽三种做法,用于堵口截流,这项传统技艺直至上世纪60年代仍在青铜峡水利枢纽的截流和围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古代水利技术现代应用的典范。


这些古老的渠道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奇迹,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在青铜峡,古老的秦渠依然奔流不息,汉渠的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唐徕渠的波光中倒映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古渠不仅滋养了万顷良田,更孕育了独特的灌溉文化。

如今的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核心区。在这里,雄伟的现代拦河大坝与古老的渠首工程相映成趣,见证着从传统灌溉到现代水利的历史跨越。

古灌区的智慧在今天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宁夏吴忠市在新时代肩负起新的使命。这里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通过现代化节水技术改造传统灌区,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02。这些成绩,让古老的灌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通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从青铜峡引出的条条古渠,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在默默滋养着这片土地。它们不仅是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治水智慧的生动体现。在这片被黄河水滋养的土地上,古老的灌溉文明正在续写着新的传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宝贵的“宁夏经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