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推动下,济南起步区不仅致力于打造未来产业新城,更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上迈出创新步伐。近日,随着全国首个宋词主题演艺乐园——“如梦令”项目即将开园,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正成为诠释新时代黄河文化的鲜活样本,探索出一条文化“两创”的实践新路。

从国家战略到文化使命,起步区重塑黄河文化标识
自2021年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以来,这片热土便被赋予了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齐鲁文化、泉城文化的时代使命。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展现黄河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鹊山生态文化区作为起步区重点打造的生态文旅融合板块,巧妙地将济南“山、泉、湖、河、城”的独特风貌与黄河文化传承相结合。今年秋冬相继落地的央视《2025中秋诗会》录制和“如梦令”乐园开园两件文化盛事,让这片区域迅速跻身全国视野,标志着起步区从战略蓝图迈向文化实践的实质性进展。
“如梦令”破题:让宋词从文学经典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沉浸世界
“如梦令宋词主题演艺乐园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化项目的静态展示模式。”项目总经理谢伟指出,乐园以李清照在济南的生活为叙事主线,通过“文化+科技+艺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个立体丰富的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空间。

乐园精心设计了《沉醉溪亭》《三盏醉流年》《花间问易安》等多场沉浸式演艺,不再满足于让游客被动观看,而是通过场景营造、互动设计和科技赋能,引导游客“化身”词中人。在《归来集》中,游客可参与宋代文人雅集;在《春风令》里,能亲身体验金石文化的魅力。这种深度参与模式,让千年宋词从书本文字跃升为可感可触的生活体验。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乐园创新性地将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无缝衔接。“齐州夜市-灯市街”复原宋代市井风貌,“满庭芳分茶铺”“李清照衣帽间”等特色业态,让游客在购物、餐饮中自然感受宋式生活美学,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有机统一。

文化“两创”的深层实践:从IP热到可持续文旅新模式
在历史文化IP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如梦令”项目的深层意义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IP商业化运作,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项目通过“一词一世界”的构思,将抽象的宋词意境转化为具象的时空体验。如《这里是故乡》以水面为舞台,运用多媒体水舞秀技术,艺术化呈现李清照的故乡记忆;《群星录》通过当代少年与宋代读书人的跨时空对话,展现宋代文化盛景。这种转化能力,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更创造了差异化的文旅竞争力。

与此同时,起步区引入的鹊华中新园项目,以“一步入南洋”的独特体验与“如梦令”形成文化互补,共同构建起既有国际范、又有泉城味的文旅矩阵。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布局,展现了起步区以开放姿态弘扬黄河文化的广阔胸怀。
文化赋能新城发展的起步区样本
济南起步区的文旅创新实践,为新时代新城建设中的文化定位提供了有益启示。在推进实体性新区建设过程中,起步区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同步规划,使文化不再是城市发展的装饰品,而是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随着“如梦令”项目的落地,起步区不仅弥补了济南在大型主题演艺和深度文化沉浸体验项目上的短板,更与泉城历史文脉形成强力互补,为山东乃至全国文旅市场注入独特活力。这一创新尝试证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能够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动能。

鹊华之间,黄河岸边,一幅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鹊华秋色图》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济南起步区通过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正以文化创新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着独具特色的“济南方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