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已成为集旅游、康养、文化研学于一体的宝藏之地,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个人理想与时代发展能够同频共振。”11月17日,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文代会代表、贵州松柏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蔡芳咏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她在贵州6年多来的艺术实践与感悟。
2020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的蔡芳咏跟随丈夫彭士泳来到贵州,定居毕节,并将父母经营的古筝厂搬迁至此。蔡芳咏介绍,做出这一决定,一方面是因为贵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为古筝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对台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宜业宜居的整体环境,让她最终选择在这里安居乐业。“台湾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北京托举过我的音乐梦想,而贵州是我的新家乡。我在这里幸福生活、发展事业,也逐步构建起自己的艺术理念。”蔡芳咏说。

在蔡芳咏的观察中,贵州的文艺生态正呈现出蓬勃生机,尤其在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领域成效显著。她注意到,当地文旅产业的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路边音乐会以及各种音乐节等文化活动的举办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非遗传承方面,阿西里西火把节的民俗魅力、《非遗正青春》节目的创新表达、走出国门的非遗服装展示等,都让她印象深刻。同时,《吉他兄弟》《乌蒙深处》等以贵州为故事背景的影视剧作品陆续涌现,也让她对这片土地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蔡芳咏还是古筝教师,她在艺术创作中将贵州非遗元素融入古筝制作,创新地把大方漆器工艺、生漆等特色资源运用到古筝生产中。她设计推出的“漆画系列”古筝,凭借独特的色彩风格和文化底蕴获得了市场认可,受到琴友的青睐,也成为不少艺考生的首选乐器。在教学工作中,她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通过古筝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借鉴老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谈及未来发展,蔡芳咏提出,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对在黔台湾青年文创发展的支持,比如组织台湾青年参加更多非遗传承相关的课程与讲座。“这两年我们举办过几场两岸音乐交流活动,反响很好。未来我希望能邀请工艺等不同领域的台湾青年参与文创设计,打造集视觉与音乐、工艺美术与音乐交流于一体的活动。”蔡芳咏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珊珊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