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下江淮跑一圈,先到淮北,再到淮南,回来就说两地气质不一样。
一句话概括,淮北像一杯老茶,慢火,耐看,话不多。
淮南像一碗牛肉汤,热气往上冒,呼啦两口下肚,整个人就醒了。
路上最省心的还是自驾。
两城点多面广,公交能到,时间不太好掐,打车一趟也不短,算下来还是自己开最稳。
沿主干高速一路直下,服务区多,路况简单,导航跟着走就行。
不自驾也能玩,落地高铁再租车,价格不贵,省力不少。
高铁落点要看清,淮北常用的站离市区有段路,打车二三十分钟很正常。
淮南多落在南边的新区,去田家庵老城也得半小时,晚到就别纠结公交,直接网约车。
先说淮北。
临涣古镇的小巷一条接一条,石板路踩上去有点旧,但脚下不硌。
街口有老茶馆,门面不大,屋里一个大缸,茶就咕嘟咕嘟在那翻。
一坐下,老板不太爱客套,一句“喝啥”,架子一抬,茶盅啪一放,热水一冲,香味就出来了。
老茶馆里多是本地老人,围着火炉聊地里的事,话头不绕,点到为止。
临涣的茶有个讲头,老法子烧,大缸茶讲究水和火,缓慢出味,坐久了心就稳下来。
街边能吃上临涣烧饼,咬一口掉渣,配碗小菜就很舒服。
南湖风一吹,湖边的芦苇一片一片地摆,傍晚来走一圈,不用拍照也不亏。
相山公园的台阶有点长,石壁上能看到采石留下的痕,山头立着矿工雕像,脸朝着城,这城跟煤有缘,能看出来。
濉溪老街有小作坊,做烧饼做酒都有味道,门口一台老秤,店主收钱都不慌。
淮北的感觉一句话,讲究个“稳”,做事慢点儿,手上不乱,嘴上不多。
再说淮南。
清晨的巷口已经在切牛肉,案板上刀起刀落,有节奏,锅里汤面咕噜冒泡,蒸汽往脸上一扑,人就醒了。
一碗牛肉汤端上来,白白的汤面一层油花,撒点葱,配上烙饼,撕一下泡进去,吸一口,肚子先服了。
这汤有来历,传说出自淮南王刘安的厨房,军里要顶饿,锅里就得一锅鲜。
淮南王还留下豆腐的故事,点豆成腐这事,说法多,大家都愿意信个巧劲。
八公山山不高,石头多,泉水一段一段地露头,山风一打,豆腐坊就飘香。
山脚能吃豆腐宴,臭干子、毛豆腐、豆腐皮、豆花一桌摆,汤汤水水齐活,舌头不累。
寿县古城墙要去走一圈,青砖一块块叠起来,城门的木钉还能看到旧痕。
城里老街不宽,灰墙青瓦,门脸低低的,冬天晒腊肉,夏天挂凉扇,慢慢看,心里就有画面。
这里曾叫寿春,兵戈绕了几次,三国打过,淝水之战也近,风吹一吹,故事就顺其自然地来了。
城隍庙的香火不弱,石狮子蹲在门口,脸都被摸亮了。
淮南人做事爽快,点菜上嘴巴快,热油一泼,辣子一撒,锅里马上有声。
到了晚上,田家庵小吃铺排起来,粉丝、锅贴、馓子、小鱼辣汤都能碰上,烟火味很够。
两城的说话腔调也能听出差别。
淮北口音偏硬,收尾干脆,问价直接不绕弯。
淮南语调更活,尾音一扬,笑声跟上,人挤到一起也不闹心。
吃喝这块,清单摆给大家。
淮北能找临涣烧饼、地锅鸡、五香牛肉、南湖边炸里脊,份量不虚,味道偏咸香,油下得准。
淮南主打牛肉汤、豆腐宴、鸡丝馓子、牛肉锅贴,汤水多,热乎劲足,早上吃顶一上午。
点菜记个小口诀,淮南先汤后主,别乱点,先来一碗汤,肚子就有底。
淮北先干后汤,先来个烧饼或地锅,汤当收尾,舒服。
住宿方面,两城都挺友好,工作日价格更顺眼,节假日涨得也不狠。
淮南靠八公山的民宿要早点定,周末常满,晚了只能回城里。
淮北靠南湖的酒店晚上安静,风一吹就睡着,老城区小旅馆价低,隔音一般,介意的就选连锁。
订房最好问两句,靠不靠马路,离不离夜市,窗外是不是广场舞,要是有就换一间,耳朵能清净不少。
景点分散,还是自驾最舒服。
八公山到寿县古城,一路转车费时间,赶上末班车早收摊,回程容易捉急。
淮北几处点之间也不近,南湖、相山、临涣,一天跑下来没车就掉队。
没车也别慌,出站直接租车,手续快,油钱合着过路费分摊下来也不高。
网约车高峰会加价,早晚两头上车的人多,能错峰就错一下。
拍照有小窍门,南湖日落把人拍得很温和,桥边栏杆当前景就出片。
八公山雾气大的早上,石头像刚洗过,豆腐坊门口蒸汽一层一层,随手一拍就有味道。
寿县城墙最好绕城一周,别只守在南门,西北角的光好,人也少,砖缝拍出来有故事。
临涣茶馆进门先别急着点最贵的,先来一壶老茶,坐住了再加,喝到最后一杯也不亏。
吃牛肉汤记得加碎饼,掰小点,汤能裹住,入口更香。
豆腐宴别光点臭干子,来个清汤豆腐,能尝出豆香的底儿。
地锅鸡上桌别急着翻,边缘的锅巴最香,留着最后刮,盘子干净,心里踏实。
花钱省点小法门,早餐在巷口,午餐躲开正点,晚饭提前半小时,队短不少。
景区电瓶车看路程再买,八公山能走就走两段,沿路风景不错,腿脚不好的再坐。
茶馆要茶先问价,一壶多少钱,续水收不收钱,心里清楚,喝得自在。
买特产挑轻巧的,豆腐干真空好带,临涣烧饼现吃最好,带回去口感会硬。
季节也要看准,春秋最舒服,风软,太阳不毒,山也好走。
夏天热,汤更香,喝完汗就下来了,扇子要备。
冬天风大,城墙上有点凉,围巾戴好,茶馆里坐久了就不冷。
平日来省钱又省心,房价低,排队短,老板有空跟你聊两句,消息也就多了。
说到气质的不同,落到细枝末节更能看出来。
淮北人做买卖讲规矩,给了价就按这个来,抹个零就算照顾。
淮南人先热起来,再谈钱,锅里开火,心也开了,笑呵呵地把菜端上来,吃得开心,账就顺当了。
一个稳,一个热,都是好相与。
路上还有些小心眼,晚上开车绕开大车多的路口,煤运线附近车流大,能躲就躲。
城里单行线不少,导航别关,跟着走,别抄小路,容易卡在早市门口动不了。
停车费不贵,露天好找位,进商场记楼层,不然找车要绕半天。
手机信号在山里会跳,电子票提前截个图,检票就不慌。
肠胃一般的,牛肉汤别贪辣,豆腐宴里的辣卤也别一股脑儿全上,留点余地,走得更远。
再给爱历史的人多加两口料。
寿县古城墙的砖有戳记,近看能见到当年的窑号,手摸一下,粗糙带温度。
城里还有报恩寺塔,塔影照在水里,风一动,影子轻轻晃,像在点头。
八公山曾出铜器,山下能看到古冶炼遗址的介绍牌,火和石头的故事就落在这片土上。
临涣老街的门楣有年款,屋梁上的木刻不花哨,留着老底子气。
相山脚下的碑记写着矿区的开采年份,站一会儿,耳边像能听到当年的号子。
两城没什么端着的门面,也不摆过分的架子,走进去就能沾上生活味。
一碗汤,一杯茶,一口烧饼,一块豆腐,踏实。
最后留个念想,下次再走皖北,是先去临涣泡壶大缸茶,还是先到八公山吃口热豆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