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首都图书馆B座首图剧场内书香氤氲,以“终身阅读 融智鼎新”为主题的2025“阅读北京”文化盛典如期而至。五大篇章的恢宏叙事,串联起全年阅读成果与十年发展印记,见证着阅读从个体行为到社会风尚的蜕变。此次盛典线上线下总观看量达330.6万人次。
从行读中轴的文化传承,到优读空间的基层深耕,从声读赛事的全民共鸣,到智读平台的数字革新,“阅读北京”用服务体系建设、优质资源下沉、数字平台赋能、文化活化传承的特色实践,既勾勒出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的鲜活图景,也为“十五五”期间书香北京建设埋下充满希望的种子。
北京市诵读大赛破圈传播
从“坐读”走向“行读”,从“静读”到“诵读”,“阅读北京”不断在文脉传承中聚焦时代强音,消融场景壁垒,实现从“求知”迈向“践行”。
少儿情景剧《中轴线里的北京城》通过“阅读伴我成长”小读者代表与后浪合唱团的联合演绎,生动再现了“阅读北京・童行中轴”活动的精彩瞬间。这场历时4个月的少儿行读活动,聚焦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打造十条文旅融合线路,以“行前阅读、文化传习、创新体验”模式吸引线上观看116.26万人次。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于震、梁丹妮携手北京市诵读大赛优秀领读者代表同台演绎原创诵读《声入字魂》,声韵流转间,诵读大赛的热烈场景再度浮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场以“红韵诵华章 薪火咏相传”为主题的诵读赛事,吸引7052名选手参赛,收到作品1874份,退伍军人、快递员等群体的参与让诵读突破圈层。抖音网络挑战赛302.7万次话题访问量,京津冀名家诵读会344.2万人次观看,决赛最终诞生的73名优秀领读者,让红色文化通过声音代代相传。
203.6万人次上“没有围墙的大学”
“城市的每处阅读空间,都藏着文明的星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崔岱远在《阅读空间里的光》主题演讲中这样诠释。22.4万张网络选票寄托着市民对基层阅读“绿洲”的认可与喜爱,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图书馆等“十佳优读空间”脱颖而出,充分展现着“阅读+”的魅力,构筑起全域覆盖的15分钟阅读圈。
与空间建设相辅相成的,是“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的资源下沉之力:依托公共文化四级服务网络,联合全市各区图书馆、优读空间、文化场所协同举办50场公益讲座,将优质文化资源带至社区、养老院、学校等场所,作家乔叶、作家张莉、首儿所主任医师王晓燕、国家一级演员马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程师张森等50位专家组成的讲师团,通过“品读北京”“红色记忆”等七大板块让203.6万人次在家门口享受“没有围墙的大学”。
十年吸引超6335万人次参与
“一张屏幕连接千万读者,一个库藏汇聚百家智慧。”“阅读北京”升级网络平台,实现“活动预约、信息发布、视频观看”全功能集成,同步建成涵盖讲座、荐书资源的知识资源库及多领域的专家资源库,让前沿知识突破时空限制。从少儿科普到银龄课堂,优质资源通过数字渠道精准触达,与线下活动形成互补,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终身阅读服务体系。
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会长董绍壬的《家风润阅读 书香铸人生》演讲,以“以读传家”的文化密码,为十年发展注入情感厚度。
盛典现场,讲座专家、优读空间代表等共同书写“未来的一封信”,约定下一个十年再启封。十年间,“阅读北京”构建起讲座、诵读、行读、空间建设的多维活动矩阵,沉淀出令人瞩目的成长答卷:2025年“阅读北京”活动覆盖1765.4万人次,让书香浸润城市每个角落;十年来,累计诞生612名优秀领读者、推介99家十佳优读空间、超6335万人次参与,让“阅读北京”成为首都文化建设中极具影响力的品牌。
这场恰逢品牌创立十周年的盛会,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图书馆协会及各区图书馆承办。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方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