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庆,近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昆明局)开行了建水至巍山来回的跨州市旅游列车,开启“千年古城”相约之旅。
从经济层面来看,“铁路+文旅”带来的,绝不是简单的旅游收入,建水、巍山这样的千年古城,以前最大的问题,不是不美,而是“被看见的成本”太高,山路绕来绕去,自驾累、长途车慢,外地游客“心动”但难“行动”,现在,一趟铁路旅游专列,等于给沿线插上了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游客坐着米轨小火车,看双龙桥的多孔石拱桥,看古城的青瓦木窗,再下车吃一碗草芽米线、一份烤豆腐、一笼狮子糕、再吃一碗“一根面”,整条产业链就被串了起来,从车站门口的出租车、网约车,到民宿、客栈、餐饮、小吃,再到文创产品、非遗体验课,每一个消费动作,都是在给当地老百姓的口袋里“加一块钱”。当“客流”稳定变成“现金流”,再升级为“产业流”“人才流”,红河州的文旅经济,就不再是靠天吃饭,而是有了可持续的增长空间。
从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看,这趟列车更像是给千年古城开了一台“时代直播”,建水古称步头、巴甸,南诏时期筑“惠历”城,已有1200多年建城历史;巍山古称勐邪、蒙舍,明清时期蒙化府治所,是滇西历史文化的重要坐标。以前,这些故事大多藏在地方志里、老人记忆中;现在,一列旅游专列,把古桥古街、古庙古巷串成一条“移动展架”,游客不再只是匆匆路过的观光客,而是走进故事里的“临时居民”:在古街上听一段方言吆喝,在小吃摊前排一个早市的队,在民族节庆中看一场原汁原味的歌舞。文化被看见、被体验、被分享,才有了生命力。对于红河州这样拥有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地区来说,“铁路+文旅”不是简单地“卖风景”,而是在为古城、古街、古桥、古庙寻找新的打开方式,让历史在今天“热起来”“潮起来”“火出圈”。
这一连串的变化,最后还得落到“人”的获得感上,对本地人而言,铁路带来的不只是游客,还有工作机会、创业可能,以及对家乡的一种新认识:以前觉得“老房子碍事”,现在才明白那是能变出“民宿+茶馆”的老底;以前觉得“方言歌不好听”,现在才晓得那是短视频平台最出圈的“背景音”。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一张车票,不只是从建水到巍山的路途,更是一次从“知道云南”到“爱上云南”的体验跳跃。
从窄轨小火车到如今的跨州市旅游列车,不管时间如何改变,铁路始终牵系着人民,只要这轨迹不偏,初心不改,红河州的“铁路+文旅”就不会只是热搜的一程风景,而是成为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长久动力,让更多的像建水、巍山这样的地方,真正把“好山好水好故事”变成“好日子、好前景、好未来”。
(来源:中国网 作者:耿源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