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徒步本是亲近自然的休闲方式,却暗藏未知风险。一则发生在江西赣州齐云山的失联事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32 岁赣州男子朱某独自挑战齐云山徒步后,与外界失联长达 14 天。11 月 14 日下午 4 时许,这起事件迎来令人悲痛的结果 —— 当地猎户带着猎犬在悬崖下方发现了朱某的踪迹,遗憾的是,他已失去生命体征,家属正将其送医确认情况。
徒步启程与失联轨迹:走错路后的消失
2025 年 11 月 1 日中午 13 时许,朱某身着黑色冲锋衣,背着米色与军绿色拼接的背包,从江西上犹光姑山出发,计划独自登顶齐云山并在当天往返。这是他今年热衷登山活动以来,首次挑战这座以险峻著称的山脉,背包里仅携带了登山基本物资,并未准备过夜装备。
当天傍晚 8 时 30 分,朱某在桂东方向的 “大窝里” 给朋友发送了微信定位,还附带了一张小溪潺潺、周边林木茂密的照片。他在消息中告知朋友,自己途中不慎走错路线,打算沿原路返回。此时的他仍保持着清醒意识,只是未曾预料到,这片陌生的山林会成为他的终点。
晚上 9 时 40 分,齐云峰停车坪的监控捕捉到了朱某的身影。画面中的他步伐略显仓促,似乎在急于寻找正确路径,短暂停留休息后,便转身走进了附近的树林小径。这一画面成为朱某最后的公开踪迹,此后他的手机信号彻底中断,无论家属如何联系,都再也无法接通。
直到 11 月 3 日,当地一家民宿的老板发现朱某的车辆已在停车场连续停放多日,始终无人开走,这一异常情况引发警觉,老板第一时间选择报警,家属这才得知朱某失联的消息。
搜救阻碍:复杂地形与恶劣天气的双重考验
朱某失联的区域,地处多省交界地带,地形远比想象中复杂。从他最后出现的停车场到景区路口仅有 6 公里路程,但这片区域属于未开发地带,没有官方设立的景区标识,也没有铺设成型的徒步栈道。
山间岔路纵横交错,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溪流穿插其间,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徒步者,白天也不敢轻易涉足。加之 11 月以来,齐云山区域频繁出现阴雨天气,潮湿的环境让山路更加湿滑难行,给搜救工作增添了极大阻碍。
参与搜救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回忆,搜寻期间齐云山始终被大雾笼罩,能见度最低时不足 5 米,山区气温格外低迷,夜间温度接近零度,凛冽的寒风让救援队员承受着巨大的身体考验。为提高效率,救援队动用了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但大雾严重限制了视野,空中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无法识别地面具体情况,多次搜寻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最终只能暂时撤退调整方案。
多方救援与 10 万元悬赏:不放弃的搜寻
报警后,一场大规模的搜救行动迅速展开。朱某的家属联合当地警方、消防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及多支民间救援队,组成了庞大的搜救队伍,当地熟悉地形的村民也自发加入其中。
搜救人员分成多个小组,携带专业设备沿着朱某可能经过的路线逐步排查,行进过程中不断呼喊他的名字,希望能得到回应。参与救援的力量涵盖了民警、消防战士、专业救援队员、民宿老板和村民,大家齐心协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角落。
但截至 11 月 8 日下午 17 时 30 分,持续多日的密集搜救仍未发现朱某的踪迹,搜寻工作不得不转为常态化。焦急万分的家属为扩大线索来源,于 11 月 12 日将悬赏金额大幅提升至 10 万元。家属明确表示:“如有任何人发现并搜救到失联者(生还),愿意奖励人民币十万元整;如有任何人搜救到失联者(已无生命体征),愿意奖励人民币三万元整。” 这份悬赏背后,是家属渴望找到亲人的迫切心情。
悬崖下的发现:猎户与猎犬的关键突破
专业救援队伍暂时撤离后,当地猎户并未放弃搜寻。他们凭借着对山林地形的熟悉,以及猎犬灵敏的嗅觉,继续在那些地势险峻、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探寻。
11 月 14 日,几名猎户带着几条经验丰富的猎犬再次进山,重点排查此前未完全覆盖的险峻地段。当一行人来到一处坡度极陡的悬崖附近时,猎犬突然表现出异常反应,对着悬崖下方不停吠叫。猎户们立刻意识到可能存在重要线索,于是小心翼翼地沿着陡峭岩壁向下探寻。
悬崖下方的地形更为复杂,布满碎石和茂密灌木丛,行走十分困难。猎户们在碎石与草木间艰难攀爬,最终在悬崖下方的一处隐蔽位置,发现了朱某的踪迹。遗憾的是,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身体状况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若非猎犬的敏锐察觉,很难被发现。
猎户们第一时间将消息告知了朱某的家属和救援队伍。截至目前,家属尚未见到朱某本人,正忙着将其从山上运送下山,送往医院进行最终确认。朱某的妹妹在救援群中发布了相关信息,感谢所有参与搜救的人员,同时恳请大家不要将现场视频、照片发布到网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