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邢台看泉水
近两年,河北省推出了一句旅游广告语,“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我的家乡邢台,古称“牛城”,今称太行泉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3500年的建城史,为先商之源,邢候之国和五朝古郡,其古老的建城史一开始就与水和泉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相传,黄帝曾在轩辕之丘,即邢台干言岗一带耕作,教当地人开发利用泉水,建设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后世为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于是将井、邑合为一字,这就是“邢”字的由来。
据《诗经》《邶风·泉水》载:“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出宿于干,饮饯于言”,可见,历史上的邢台就是一个百泉喷涌的泉城。
古城邢台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更蕴藏着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消息,莫过于百泉复涌,这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回馈,让古老的传说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
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我坐父亲的自行车到邢台,沿途的白马河两岸,还有豫让桥附近的芦苇荡。水,可以说无处不在。
令人遗憾的是,上世纪末,随着旱情的加剧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家乡的水位不断下降,昔日的泉干涸了。水,也越来越珍贵,百泉复涌成为多少邢台人的梦想和向往?
南水北调通水后,邢台市加强生态建设,百泉复涌终成现实!如今,正在打造“太行泉城 美丽邢台”这一品牌,因而有人将河北的旅游广告语改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邢台看泉水。
幸运的是今年深秋,我参加了由中共邢台市委宣传部、邢台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邢台日报》社和邢台市文联联合举办的一次“游太行泉城 逛邢州古街”采风活动,和来自石家庄、邯郸和邢台的30多位作家、诗人或文史学者,一起零距离的重温了邢州古城深厚的历史,观赏了太行泉城的美丽和壮观。
上午,我们领略了古城的韵味。下午,便直奔主题,来到“百泉鸳水”景区。
“百泉鸳水”历史上就是顺德府(今邢台市)的十二景之一。得名源于《山海经》中关于“出襄国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的记载,以及泉水形成的上下两泓如鸳鸯双栖的景象,故又称“鸳水”。
百泉鸳水是指邢台百泉泉系所形成的景观,位于邢台市区东南部,是包括百泉、狗头泉、黑龙潭在内等十几组多个著名泉眼的总称。
大家围拢在“银沙泉”边一探究竟。银沙泉以其独特的沙质河床和闪耀着银光的水面而闻名。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细腻如银的沙粒上,与清澈见底的泉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
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每一粒沙、每一滴水都在讲述着关于坚持与重生的故事,让人不禁沉思,生命之美,往往藏于这些看似平凡却又不可思议的细节之中。见景生情,我写了一首《咏银沙泉》:
银沙隐现水中央,碧波荡漾映天光。
眼圆底阔藏幽韵,沙舞泉翻腾细浪。
水质澄澈如明镜,温凉宜人透心房。
洗尽尘埃留清影,邢台美景誉八方。
离开银沙泉,我们穿过百泉鸳水景区的假山,沿着台阶经廊亭和亲水栈道,来到观景台。放眼望去,狗头泉一览无遗。这泉,因形似犬首而得名,泉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
狗头泉四周树木参天,鸟语花香,与泉水的潺潺声交织成一首悠扬的乐章。站在观景台,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千百年来泉水不息的生命力,它以一种无声的语言,诉说着邢台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变迁。
当我们沉浸在碧波荡漾的狗头泉美景时,邢台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冀胜利,百忙之中来看望大家。
他动情的、发自内心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说,邢台是八百里太行山沿线城市中,唯一一个整体建构在碳酸盐岩地质结构上的城市,造山运动使邢台地下形成一个盆状结构,从太行山流下来的水,一是沿着地下岩石裂开的缝隙向东流,二是经地表河水向东逐渐渗入地下,使得邢台周边约13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蓄水区,储存着23.5亿立方米的地下水,也就是说,邢台地下是一座天然的大型水库。分布在邢台主城区周边的百泉泉域和达活泉泉域是这片地下蓄水带的“薄弱点”,受地质压力作用,泉水从这些地方喷涌而出,形成华北地区罕见的泉水密集分布区,所谓的“环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就是这样来的,邢台因泉而生、因泉而兴,所以被称为“百泉之城”。
他热情鼓励作家、诗人,去挖掘几千年遗失在民间的泉文化。并从泉的本意上,畅谈自己对泉的感悟和认识。
他说,泉是起点,泉是发端,泉是温润,泉是灵动,泉是活力。对应泉的本意,他说,邢台有这么多泉的优势,我们一定要做好听泉、赏泉、吟泉、弄泉、品泉、悟泉的泉文章。我们的要义不是为了打造泉城而打造泉城,而是为了邢台的发展。他希望每位作家、诗人写好泉这篇大文章,为邢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大家突然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好重,手中的这杆笔好沉,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大家与冀局长话别后,经东由留码头,来到了久负盛名的达活泉。作为邢台最著名的泉眼之一,达活泉以其水量充沛、四季不涸而闻名遐迩。
泉水从泉眼中汩汩而出,汇聚成潭,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站在泉边,我仿佛能听到泉水与时间的对话,感受到那份源自大地深处的力量与希望。这里,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邢台人民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精神的象征。于是,组织者李瑛老师倡议大家在标有“达活泉”的巨石边合影。
傍晚,我们走进了位于邢台学院内的柳溪泉。这里,柳树成荫,溪流潺潺,泉水绕树而行,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柳丝轻拂水面,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宁静的学院内勾画出一幅生动的景致。
漫步其间,使多少学子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放松,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那潺潺的流水远去,留下的只有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此次邢台看泉之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自然与历史的和谐共生,感受到了泉水复涌背后的生命奇迹。每一处泉眼,都像是大自然赋予邢台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也滋养了每一个到访者的心灵。在返回的路上,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将会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珍贵而美好的回忆。
希望有更多的人到邢台看泉水。不然,到邢台不看泉水将是最大的缺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