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游来到千年历史的迁江镇,参观完迁江老街后前去扶济村后山参观昆仑关战役指挥部旧址。参观指挥部旧址期间内心想着,昆仑关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为何指挥部却设在百里外的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的山洞里?指挥部距离前线这么远,战役还取得胜利,算不算是我国军事史上的奇迹?
写昆仑关指挥部旧址之前先了解一下昆仑关战役,抗日战争后期,随着战事吃紧,日军战线的不断扩大而兵力紧缺,侵华战争的初步战略以占领全国为主转向重点占领,也就是说占领大城市为主,广泛的农村则利用汉奸、伪军来为日军服务。日军转为重点占领的策略是因为开辟东南亚战场,海陆被同盟军掐断,为了将东南亚战场跟华北战场连成一线而开辟华北至北部湾的陆路交通线。
蒋介石也猜测到日军的意图,为此将大部分兵力转移到广西境内,特别是在桂北的桂林一线布下重兵等待日军的进攻。国民党的判断是对的,日军将为开通华北至北部湾路线而进行大规模进攻,但判断失误,认为日军会从广州弯登陆进入广西,将大部分兵力布置在贵县、玉林一带而忽视北部湾。日军却从钦州湾登陆直取南宁,沿着邕宾十塘线直逼昆仑关,越过昆仑关后可直上柳州,直接进入桂林打通陆路交通线。
日军攻下南宁后继续北上并且快速占领宾阳、上林逼近迁江县,好在国民党军及时重新部署兵力,使得日军只能在上林、宾阳一带活动而未能进入迁江县。国民党军队在迁江县组成防线抵挡日军,并且还选择时机向宾阳、上林两县挺进,经过近半个月作战将日军挡在昆仑关一带,日军还被龟缩在昆仑关上不敢下山跟国民党军队直接作战。
趁两湖方面的日军还没进入广西之际,蒋介石下令时任桂林行营主任的白崇禧尽快消灭南部的日军,避免遭到日军的南北夹击。消灭南边的日军首先得过昆仑关,想要通过昆仑关就得消灭龟缩在昆仑关的日军,为此而发起昆仑关战役,也称之为昆仑关大捷。昆仑关战役中方投入兵力15万,日军投入兵力10多万,最后中方以伤亡1.5万余人,日军伤亡5000多人,日军退出中方胜利而结束。中方胜利也是惨胜,不过还是胜利了。
昆仑关战役前,日军已经侵犯到宾阳、上林一带,有小股日军已经抵达迁江县的石陵圩,迁江县是抗击日军的前沿阵地,将指挥部设置迁江县对于当时来说距离前线不算远。起初将指挥部设在迁江县的扶挤村主要是抗击日军,不让日军北上侵犯桂柳两市,只是没想到中国军队能把日军打到龟缩在昆仑关上,1939年11月份发起昆仑关战役,将日军彻底赶出广西,索性就将指挥部设在迁江县境内。
昆仑关战役指挥部旧址设在山洞内,主要是防日军机轰炸,山洞叫敢墙洞。敢墙洞是汉话说法,用当地方言说应该是敢墙,敢壮语就是山洞,墙则是石壁,用壮话说就是敢内的石壁很高的意思。敢墙洞分有上洞和下洞,下洞是个能够容纳上百人的山洞,上洞相对较小,不过上洞的军用工事相对较全。
下洞朝着上洞要走阶梯,阶梯一面挨着石壁,朝外一面则筑有防护墙。防护墙高约2米,厚40—60厘米,防护墙从下洞延伸至上洞,上洞还有几栋两层小屋。小屋并非是住人,上层是瞭望塔,下层则是值班室。昆仑关战役耗时3个月,大部分的时间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都在敢墙洞内,战役后期战斗激烈,白崇禧将指挥部距离昆仑关只有10里的新桥镇白岩村。
中国军队将日军赶至昆仑关,蒋介石觉得此地非常安全后还亲自来敢墙洞参观,并召开团级干部会议。蒋介石或许在敢墙洞逗留的时间不长,不过以蒋介石的个性,想来在敢墙洞留下“娘希匹”这三个字的不会少。昆仑关战役从1939年12月份到1940年1月份一个多月的时间,昆仑关战役指挥部都在敢墙洞,昆仑关战役结束后昆仑关指挥部废弃。
昆仑关战役的胜利极大的鼓舞军民士气,亦给日军寄予重大的破败,期间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其墓还在昆仑关下的山腰上。昆仑关战役的胜利并未能改变日军进入广西的战局,不久桂林保卫战失利,日军攻陷桂柳两市,日军机轰炸迁江县县城,紧接着就发生秋峰洞、东汉塘、分界街、古风等惨案,迁江县亦在日军入侵期间死伤无数,财产损失严重,这段流失成为迁江乃至整个中国的耻辱。迁江镇扶挤村敢墙洞昆仑关战役指挥部旧址现已列入县级文保,感兴趣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茶后文,谢谢阅读。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