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在全球范围内,音乐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从音乐节到演唱会、音乐会,再到以音乐元素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音乐相关的旅行体验。
据联合国旅游组织官网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凭借丰富多样的音乐类型和体验,音乐旅游将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预计到2028年,全球音乐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美元。
在本月初于沙特举行的联合国旅游组织大会上,相关领域专家表示,“音乐在吸引游客、激发城市活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更是能驱动旅游、激发自豪感并产生持久经济影响的创意能量。”
国内首个古镇职业交响乐团为何“落户”这里?
据国际旅游行业媒体《旅行与旅游世界》日前报道,在中国,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旅游业态正在发生显著变革,音乐旅游、体育旅游等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2025年,中国一些城市通过音乐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当地企业和经济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顶度集团联合营销总经理、盐官古城“潮乐之城”副总裁鲍龙对观察者网表示,在消费升级与体验经济双重驱动下,音乐已是重塑文旅目的地核心吸引力的主角,“音乐+文旅”正从单一的演出活动,演变为以音乐小镇为载体的深度产业融合新模式。
鲍龙提到,音乐旅游的升温是体验经济浪潮下的必然。随着Z世代主导旅游市场,其核心需求已从传统观光转向沉浸、社交与个性表达。音乐作为一种超越语言的情感媒介,恰好能弥补深度体验的缺口。“与音乐节、演唱会的短暂盛宴不同,比如我们盐官古城致力于以音乐为主题对目的地进行系统性再造,通过空间重构与产业植入,将音乐内化为核心禀赋,其本质是从追求‘流量’到经营‘留量’的商业模式的升级。”
11月16日晚,“潮起・欢乐颂”音乐演出现场。观察者网
“我们还组建了一支职业交响乐团——嘉兴大潮爱乐乐团,这也是国内首支古镇职业交响乐团,这支乐团的使命远超演出本身,其核心在于探索古典音乐与旅游融合的崭新路径,让高雅、古典的交响乐在文旅的基因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并推动其普及与本土化表达。” 鲍龙说。
11月16日晚,一场名为“潮起・欢乐颂”的音乐演出在浙江嘉兴市海宁盐官古城“潮乐之城”艺术中心奏响,这是嘉兴大潮爱乐乐团首次公开亮相。观察者网现场看到,舞台上近400位音乐家共同演绎了超大规模版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及经典乐曲《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云宫迅音》等,引发现场观众、游客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激情的乐章和流动的音符与钱塘江的潮声相和,随着江风将音乐嵌入到了千年古镇的肌理。
嘉兴大潮爱乐乐团顾问、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对观察者网介绍,不同于传统交响乐团,作为国内首个在古镇设立的职业交响乐团,大潮爱乐乐团将音乐与旅游深度融合,服务对象既包括古典音乐爱好者及本地居民,也面向普通游客。
“未来演奏曲目有贝多芬等经典交响乐作品,也将打造沉浸式、通俗化与旅游结合的、适合普通大众欣赏的新节目,实现多样化演出。” 陈光宪表示,“音乐是盐官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也会借鉴乌镇戏剧节的模式,以音乐+旅游为路径,丰富景区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嘉兴大潮爱乐乐团副团长、盐官音乐之家博物馆馆长张伟捷对观察者网表示,盐官“潮乐之城”构建了一个超越传统乐团模式的、与全域场景共生的沉浸式音乐生态系统。“在这里,音乐并非局限于舞台,而是深度融入古桥、流水、酒店、街巷等所有空间,实现艺术体验对游客动线的物理与心理双重覆盖。我们利用城内至少五处演出场所,提供了从‘潮乐之城’的正式音乐会,到街头巷尾的即兴表演,乃至江边‘潮声协奏’等多元化、多层次体验,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与可能性。”
赋予古镇新“声”命:“音乐正成为旅行决策的强大力量”
“盐官有22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坐拥钱塘江‘日观潮、夜听潮’的独特景观,我们以音乐为纽带,深度融合度假体验与文化传承,从而彻底跳出同质化竞争,志在打造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音乐产业集聚地。” 鲍龙介绍说,“盐官 ‘潮乐之城’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历时八年,自2024年9月正式开业运营以来,已实现近200万人次的年度接待量。”
鲍龙表示,在项目顶层设计中便明确了以古典音乐为品牌内核,逐步构建全领域“音乐之城”生态的战略路径。“我们以古典音乐树立审美标杆与品牌高度,进而拓展至流行、民族乃至街头嘻哈等多元业态,实现与在地文化及度假体验的深度融合。未来,还将通过创办原创音乐节、吸引独立音乐人入驻等政策,持续完善音乐旅游生态。”
盐官江南风光观察者网
“游客除了在古城街头能享受到场景化音乐体验外,也会在咖啡店、酒店等室内休闲场所体验到度假式音乐生活。互补而不违和的沉浸式音乐环境,将极大地提升游客的旅游舒适度与心灵滋养。” 鲍龙说。
关于吸引独立音乐人入驻方面,鲍龙提到,“我们已推出‘音乐人驻留’计划,为独立音乐人提供免费食宿,支持其短期或长期驻地创作;我们也会协助其歌曲发布、专辑出版发行等,鼓励其利用互联网媒介进行创作推广,并允许通过打赏、直播等方式获得收益。目前该计划已吸引上百位独立音乐人参与。”
当一座千年古城与音乐相遇,这似乎更像是一场命定的重逢。盐官自古就与“声音”结缘——那循环不息的钱塘江涌,本身就是一部亘古的潮乐。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音乐旅游正成为驱动旅行决策的强大力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必虎对观察者网表示,“音乐赋能旅游是创业、创造就业以及促进经济流动的可行途径,国外很多地区将音乐旅游定位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吴必虎说,“盐官的‘魂’是千年不绝的钱塘江大潮,这正是盐官旅游+音乐故事最磅礴的序章。如今的游客早已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观光,而是寻求沉浸式体验。事实上,将音乐包括街头演出和历史遗产相融合的目的地,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拥有现场音乐特色的目的地是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音乐古镇崛起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 “潮起・欢乐颂”首演音乐会的落幕,盐官以音乐重塑自身旅游品牌的宏大叙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我们计划用约两年时间打造具有独特性的、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原创音乐活动,目标是让整个小镇成为舞台,并且避免复制乌镇戏剧节等既有IP,着重强调内容创新与在地融合。同时与头部音乐品牌及互联网娱乐平台合作,推动包括古典音乐在内的各种音乐类型与本地文化结合,构建起从专业到大众、从创作到体验的良性循环的音乐旅游生态目的地。” 鲍龙说。
“音乐小镇的兴起并受到社会关注,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江西萍乡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罗小燕博士对观察者网表示,“音乐本身具备独特魅力,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好的延展性与包容性,能通过场景化形成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同时,Z世代等年轻群体对个性化、沉浸式体验的旅游需求,以及他们表达自我、寻找圈层认同的社交需求,为音乐旅游、音乐小镇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驱动。”
盐官江南风光观察者网
罗小燕指出,音乐旅游目的地的持续运营离不开相关产业支撑,如何构建“音乐+旅游+其他产业”的联动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是此类目的地成功的关键。“除了满足游客‘听一场音乐会、玩一种乐器、学一首歌、买一张黑胶唱片’的体验需求外,目的地还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音乐教育、乐器制作与销售、版权交易、艺人孵化等产业,打造全产业链落地的物理空间,拓展盈利模式,才能更好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大数据中心主任钟栎娜看来,古镇提供的是空间、故事与生活方式,音乐提供的是情绪、记忆和连接人群的媒介,文旅融合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内容与产业链。“音乐旅游目的地成为旅游核心载体的底层逻辑,一方面源于音乐与古镇文化气质的内在契合。另一方面,年轻一代文旅消费的主导逻辑已从看风景转向深度体验,人们更加注重旅途中的情绪价值、文化共鸣和记忆刻录,而音乐正是最具即时感染力的文化形式之一,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情绪燃点并创造传播性极强的体验内容。”
钟栎娜对观察者网强调,古城、古镇的街巷、河道、院落天然适合于声景营造,能够将音乐的情绪表达与古镇空间的文化叙事相互交织,形成可漫游、可探索、可沉浸的文旅体验。但能否将单一项目打造成为新的区域文化地标,还取决于政策层面对文化 IP、夜间经济、演艺新空间、科技赋能等方面的持续推动。
“硬件设施只是基础,关键是培育长久的软性文化氛围。音乐+旅游生态的形成必须以人、社群、场景三位一体为核心路径。” 钟栎娜说,在场景营造方面,应通过声景设计、公共空间音乐化、随机可遇的街区演出等方式,让音乐在古镇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流动,形成高频发生的文化体验。
吴必虎指出,“恋地主义、再地方化以及‘音乐游历图书馆’的‘文化心脏’是决定音乐+旅游目的地能否成为区域文旅地标的关键。恋地主义的本质是人与地方的情感联结,但这并非苛求目的地必须拥有某种与生俱来的内核,而是强调一种‘正在生成’的、被共同创造与感知的情感认同。”
“当‘音乐小镇’的构想,落在以‘天下第一潮’闻名的浙江盐官时,音乐如何与这片土地‘恋爱’?答案是寻找灵魂的共振。” 吴必虎说,“我想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这里奏响,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相关方用交响乐为自然奇观作注,为观众、游客创造一种‘此景此音,唯此一处’的巅峰体验。盐官的音乐之路,或许正是要通过无数这样的共鸣瞬间,为这片物理空间注入可被聆听的‘灵魂’,从而在游客心中,缔结一份独特的、基于声音的‘恋地情结’。”
吴必虎强调,任何伟大的文化地标,都曾是备受争议的“外来者”。但它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在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价值,并完成了与地方精神的深度对话。
“音乐小镇与游客的情感缔结及繁荣发展,需要坚实的文化内核来支撑,这便是‘音乐游历图书馆’这一构想的深远意义。‘音乐游历图书馆’是音乐小镇的大脑、基因库与精神高地。” 吴必虎说,如果盐官能最终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音乐游历图书馆’,那么这里将汇聚所有关于钱塘潮与本土文化的‘音乐文献’,孵化出属于盐官自己的《成都》,同时,系统性地收藏、展示并回答一个迷人的问题:‘一首歌,如何塑造一座城’?”
吴必虎进一步指出,“恋地主义是音乐旅游目的地的主题动机,定义了为何而奏响;再地方化是它的发展,充满挣扎、融合与奋进;而‘音乐游历图书馆’,则是那个赋予整个乐章以深度、结构和延续性的定音鼓与总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