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曾到访定慧寺,彼时多处尚在修缮,如今故地重游,只见寺院焕然一新,已与记忆中的模样大不相同。
车行至定慧寺停车场,见牌坊立于旁侧,沿牌坊径直前行,便可抵达回陀亭。
续行至玉带桥,桥上有数家摊位售卖鱼、龟等水族,供游人买去放生。
过桥后,一座高大的九龙壁映入眼帘。壁面中部绘有九龙图,两侧则供奉着伽蓝菩萨与韦陀菩萨——在佛法体系中,二菩萨一司护地,一主护法,各司其职。
绕过九龙壁,便是定慧寺的山门“天王殿”。殿宇最上层悬挂着黄色的“定慧寺”门匾,下层则悬有红色的“天王殿”匾额。迈过殿门门槛,首先可见大肚能容的弥勒佛笑迎八方客,绕至弥勒佛身后,韦陀菩萨庄严肃立,四大天王则分列左右两侧。此寺的特别之处在于,每尊佛像旁皆配有详细介绍,即便对佛教不甚了解的游客,也能读懂诸佛造像的寓意,这一用心之举颇值得推广。
穿过天王殿,进入一处大院,院尽头有两座金狮左右拱卫,沿台阶拾级而上,便进入了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一佛二弟子”:居中者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侍立阿难、迦叶两位弟子,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则分列殿内两侧。
再往后行至观音阁,阁内有修行者正专注读经。
有石碑对观音阁做了介绍:
观音阁采用传统榫卯木质工艺构建,阁内供奉的观世音菩萨造像高达8.2米。观世音菩萨是慈悲与智慧的象征,以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形象深入人心。无论在大乘佛教典籍还是民间信仰中,观世音菩萨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导的大慈悲精神,更是被视作大乘佛教的根本内核。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是过去正法明如来的化现,于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寻声救苦,护佑一方平安。
观音阁之后便是地藏殿。
地藏殿长23米、宽17米,为重檐歇山式仿清建筑,殿内供奉地藏王菩萨圣像。地藏菩萨因“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的特质而得名,其左右侍立着闵公、道明父子像。地藏王菩萨曾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故又被称作“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经》素有佛门“孝经”之称,核心阐释孝亲尊师的要义;佛陀的教化体系以“师道”为脉络,而师道植根于孝道,唯有尊师重道,方能成就修行道业,由此可见,孝道实乃成佛的根本基石。
寺院中轴两侧各有一排连廊,东侧连廊旁是修行者的生活区,西侧则是俗家弟子的生活区。
追溯定慧寺的历史,其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龙光寺住持吕智寿的功勋,亲自赐额“定慧寺”。原寺坐落于齐河县城旧址(今祝阿镇房家湾村),与济南长清的灵岩寺并称姊妹寺,曾享有“济南(府)第一名刹”的盛誉。遗憾的是,1973至1975年间,因黄河北展区的修建工程,定慧寺被全部拆除,如今的寺院是在新址上复建而成,重现了昔日名刹的风貌。选址在祝阿镇杨珍村。
寺院中可以吃斋饭奥。记得第一次到访吃了寺院中的素包,这次时间已过,错过斋饭。
到访时,院中昙花正盛,即将盛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