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是老广州的缩影,这里有最长的骑楼街、最早的步行街、最老的字号,依偎着温婉的荔枝湾涌。旧村落焕发新活力,却不改街坊邻里的烟火气。骑楼下、河涌边藏着地道小吃,青砖趟栊门内不时传来粤剧旋律。这片区域没有严肃的景点,只适合闲逛,放慢脚步,在寻常巷陌中感受老广州的独特魅力。
漫步第一站,从荔湾湖畔香火鼎盛的①仁威祖庙开始。这座始建于1052年的道教宫观,供奉水神北帝真武帝,曾是远洋商人祈求风平浪顺的地方,如今广州人春节仍会在这里“拜太岁”。
建筑是典型的明清岭南风格,筒瓦屋顶上高耸着棱角分明的风火墙,其上装饰着精巧的陶塑、灰塑。最值得细品的是大门屋檐上制于1701年的16块贴金木雕,位列全城之最。踏入庙内,古柏森森,香火缭绕,瞬间便能沉静下来。
沿湖西行,随即步入②泮塘历史街区。这里是昔日西关富商的后花园,青砖石板巷、麻石门套、蚀花玻璃满洲窗仍保留着原始的样子。作为广州首个以“保留”为目的的微改造项目,老屋已悄然变身为咖啡馆、书店与艺术工作室,原住民的生活痕迹也没有消失。
转角的广府风情涂鸦、坐在趟栊门前摇扇乘凉的老人,与导航失灵、“毫无章法”的街巷一起,构成了镜头之外、真实动人的市井烟火气,堪称西关版“有风的地方”。
随后向南抵达龙津西路,可见由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操刀的③泮溪酒家。作为全国最大的园林酒家,它本身就是一道风景。龙津桥对面有座明清时的文塔,看完转入桥下,沿着名为荔枝湾涌的小河浜走,顺便买几个钵仔糕、鸡仔饼吃吃。
接着前往④荔湾博物馆。白色洋楼样式的陈廉仲故居、拥有网红旋转楼梯的陈廉伯公馆、完整呈现“三件套”大门与室内格局的西关民俗馆,以及抗日名将蒋光鼐的宏大宅邸——这四栋风格各异的建筑,如同一部立体的西关风华录,无声诉说着百年前商贾、买办、世家与名流的浮沉往事。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转入龙津西路前,留意路口的⑤满园春,券拱门骑楼配西式圆窗的组合很是特别,这栋建筑的前身是清末广州六大当铺之一。
在龙津西路南端转入⑥恩宁路,脚下是全广州最长、最完整的骑楼街。灰塑卷草纹饰的阳台、斑驳的彩色玻璃窗,依稀可见昔日“金银铺”林集的商贸盛景,如今只剩些卖五金的老店,却更显岁月沉淀。别忘了去探访隐于街角的八和会馆的古朴大门,以及小巷中的詹天佑故居。
而后去⑦永庆坊,这里的改造虽褒贬不一,但仍有一些很有分量的景点,如李小龙祖居,它述说着一代宗师与其父李海生的家族往事;粤剧艺术博物馆不仅是了解粤剧艺术的宝库,其本身的岭南园林建筑也值得细细品味。麻石路两旁塞满了餐馆、咖啡馆、“非遗”店铺和文创店,有时间也可以逛逛。
绕回恩宁路继续向东,经过金声电影院——它是中国第一个有声电影院,随后便是⑧上下九步行街了。从上九路走到第十甫路,1.2公里长的路旁店铺林立,其中,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等老字号,仍有一众拥趸。在这里,购物已是其次,感受那份历经数百年不衰的商业活力与平民烟火,才是真谛。
行程的终点,是静谧的⑨华林寺。这里是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西来初地”。寺庙规模虽不及鼎盛时期,但康熙年间的汉白玉舍利塔与道光年间所建、呈“田”字形的五百罗汉堂依然镇守于此。金身罗汉栩栩如生,古井传说悠悠,为这场city walk画上一个充满禅意的句号。
提问:有没有哪个瞬间最让你有“穿越回老广州”的感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