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十月开启了宝鸡市麟游县的探寻之旅,这次主要目的地是隋唐九成宫遗址及相关皇家石窟造像等内容。我的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城关村的麟溪桥石窟:麟游县麟溪桥石窟:这里的唐代摩崖造像,竟藏着千年艺术密码。欢迎批评指正。
麟溪桥石窟
我们常常追逐热门景点的繁华,却容易忽略那些隐匿在角落的小众宝藏。今天就介绍一个小众宝藏地:麟游老城。
方正的老城遗址和麟溪桥石窟位置示意图
童山古城即麟游县旧城,因坐落于童山之上而得名。始建于唐,直到1969年因老具城的搬迁而退出历史舞台,长达一千多年,过去一直是麟游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商贸中心。原夯筑的城墙和两棵高大雄伟的银杏树见证了1300多年历史的变迁。
童山古城面积114.75亩,呈长方形,东临漆水河,西南邻新县城,北依御驾塬。古城现留有城隍庙、晚清民居以及近代商店、监狱、邮政局等建筑。古城街道呈T字型。现部分保存完整的老城墙,底宽7米,城墙顶有2.5米宽,高10米。
云端古邑:一座建在山顶的千年政治地标之历史起源
唐贞观六年(632 年),唐太宗扩建九成宫,催生了童山古城的诞生。当时,出于军事后勤保障与行政中心建设的考量,童山古城拔地而起;
1862年清知县李正心筹资补葺南城,建东南角魁星楼;
1882年清知县谢济经修复东西北城楼垛子,东曰武川门,西曰获麟门,北日豳凤门;
1928年王泰吉在此发动麟游起义,系西府地区首次共产党武装起义;
1938年,东城墙坍塌甚巨,在刘绩臣主持下修复,三月告竣;
1969 年麟游新县城在九成宫原址启用,老城渐渐淡去往日的喧嚣;
“文革”中,老城的城门、城楼被拆除;
1992年4月,城关村(童山古城)被认定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40 余户村民依旧依明清城墙而居,他们与古老的城墙和谐共生,将高厚的土城墙化作自家 “院墙”,形成了一幅 “人在墙中,墙在景中” 的独特居住景观 。
原生态的街区,40 余户村民依旧依明清城墙而居
时光切片:城墙内的活态历史博物馆
我们是沿着导航指引参观完麟溪桥石窟后,驾车到城关村城隍庙前的广场,然后开启古城的参观。
城隍庙前的省保碑
童山古城简介
现存的城隍庙,是古城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之一。虽历经多次修复,但仍保留着清代木雕花格窗与砖雕浮雕。
歇山顶清式斗栱的城隍庙山门
正对城隍大殿的戏台
“不开南门保民生” 的民间传说,为童山古城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传说虽无从考证,但它却成为了古城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
三开间硬山顶的城隍殿
行走在东西向主街,仿佛置身于一个跨越千年的生活场景拼图之中。老县政府旧址、上世纪 70 年代办公大楼遗迹,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村民晾晒的玉米、门前的石磨盘,展现了质朴的生活气息。
夕阳下的银杏树和城隍主殿
树上的铭牌显示已经1370年了
城隍庙内唐代银杏树树龄1370年,附有古树铭牌,相传为李世民手植。我们到达古城是10月下旬,银杏叶已经没有多少了,但夕阳下的这一抹金黄无疑给古城增辉不少。
夕阳下的民居,低矮的石头围墙
古城墙遗址
童山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生活的承载者。建议你搭配九成宫景区(免费开放)、慈善寺石窟(唐代皇家寺院)一日游,这样可以深度体验麟游 “一宫一城一寺” 的历史厚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