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单江鹏
“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先进县、全省农产品主产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名县,我们还荣获了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连年荣列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优秀等次……”
11月20日,渭南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发布会上,大荔县委副书记、县长杜鑫亮出的成绩单,让大荔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大美大荔 (本文图片均由大荔县委宣传部提供)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等多重挑战,大荔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按照县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成大美大荔,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提升、稳步推进。
大美大荔,实现从“起势”到“腾飞”。
端牢“饭碗”鼓了“腰包”“农业兴县”成色更足
11月18日清晨,赵渡镇的吴清林一大早起来就蹲在院子里检修无人机。吴清林担任理事长的合作社拥有30多台大型农机,他说,这些年,得益于北斗导航播种机、无人植保机、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的迅速推广,很多田块保守估计能比前几年每亩地多打粮食15%以上,多收入400多元。
大荔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秦武杰说,全县像吴清林所在合作社这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现在有54家,服务耕地面积38万亩(约25333公顷)。在此基础上,该县积极整合农机资源,打造“农事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目前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61%以上。“十四五”期间,按照“稳粮保供,筑牢发展根基;特色强产,打造产业集群;三产融合,激活振兴动能”的思路,该县充分发挥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优势,聚力打造5大产业聚集区,统筹建设“粮果菜畜渔”5大产业链,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走出了一条具有大荔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农业兴县的成色更足。
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5年,大荔县种植粮食面积118.81万亩(约79207公顷),预计总产量47.41万吨。吨粮镇、吨粮村遍地开花。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余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4元,年均增速8.2%,跑赢了城镇增速。
沿黄公路大荔段美景
“还处在测试阶段,成熟果品识别准确率就达92%,一天采摘量相当于5个工人。普及后,能大幅降低劳动强度。”从7月份第一次测试就成为大荔枣农眼中的网红,提起深圳蓝侠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哈工大(深圳)联合研发的AI冬枣采摘机器人,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游建敏无比兴奋。
如今,随着智能温控系统、自动卷帘机等新型设备覆盖率超过六成,大荔冬枣货架期已从1个月延长到6个月。“冬枣变夏枣”,亩均收益从最初的几千元跃升至2万余元。通过进一步精准控温、补光、通风,实现“强制休眠”到“健康破眠”的可控管理,项目成功后,大荔冬枣有可能在每年11月到次年1月上市,实现全年供应。由于具有易坐果、成熟早的显著优势,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爱英团队自主培育的“冬枣820”推广面积已超过2000亩(约133公顷);她们培育的“大荔冬枣2号”也通过省级审定,抗裂果、耐储存,市场价比普通冬枣高出了15%~20%。
从“望天收”到“科技种”。科技赋能下,大荔冬枣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作为强县富民首位产业,2025年品牌价值已飙升至72.94亿元,连续五年稳居全国鲜食枣类榜首,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1/3。冬枣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5%以上,成为带动10万农户增收的“百亿级”支柱产业,涌现出安仁镇小坡村、伏坡村,范家镇范家村等20个冬枣亿元村。靠特色产业带动,全县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集体收益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增加到13个。
冬枣采摘机器人正在测试
“粮头食尾”抓延伸、“农头工尾”抓升级。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已成为大荔工业腾飞的“第一车间”,全县目前食品类规上企业已达17个、年产值49.79亿元。在20余个城市建立“大荔农产品展销中心”,与盒马鲜生、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签订直供协议,实现了“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依托特色产业,打造出冬枣小镇、沙苑生态休闲区等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农民多元增收”,乡村“颜值”“产值”双提升。
“洼地”变“高地”“工业强县”追赶超越
2006年,大荔人挣脱“土里刨食”的思维,开始了同州大地以“工业为纲”的艰难行军。19载艰苦跋涉,以农产品加工为起点,通过产业聚集、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完成向现代化综合园区的跨越,大荔经开区成为大荔县“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战略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承载平台。按生产属性和功能需求分区集聚,园区目前已形成“一区四园”的布局。
大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武斌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大荔县被纳入我市工业主导型县和工业发展“一核四极”产业布局。在推动实体经济振兴方面,把实施工业倍增、振兴实体经济专项行动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业体量持续攀升。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20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长13%,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9家。
截至目前,大荔经开区已入驻企业14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1家、占全县51%,招引30余个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建设。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是2021年的1.76倍,综合税收突破1亿元。园区建成“井”字型路网22公里,配套标准化厂房8万平方米,规划面积也由2021年的22.5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2平方公里。串联大唐热电联产等热能企业,推动园区余热资源梯级利用,“水电气讯”实现全覆盖。建成以食品工业为优势,精细化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主导,装备制造为重点培育的“121”工业体系。获评省级绿色园区、省级特色专业园区和省级化工片区,分子工业产业基地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
在大荔县经开区管委会,园区智慧管理平台整合了七大功能模块,覆盖了应急指挥中心,基础支撑系统、安防监控、智慧化物业及化工园区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特殊作业管理、封闭化管理、应急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核心功能,就像是园区的“智慧大脑”。“以前是人盯事,现在是系统管事、数据说话。风险在哪、隐患整改,一屏全清。”指着监控大屏,张武斌说。
创新动能更足,工业“洼地”加速崛起。秦创原农创谷科技创新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建成投用,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云上新能源开发(陕西)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惠冬冬介绍,他们自主开发的分布式互联封装技术,通过全面、系统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光伏组件整体性能的大幅提升,具有更全面的兼容性和更先进的降本增效效果。目前已申请30多项专利。
大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角
今年,秦创原渭南农业创新谷大荔核心区创新驱动平台投入运营。整合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依托精准实时监测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入驻企业、技术专家和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蒙林涛是陕西同州蔚隆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包联干部。公司副总经理梁永辉感激地说:“从前期的立项、规划、施工等,都是蒙林涛带着我们的员工跑部门,准备材料清单,协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备,真可谓是‘保姆式’服务。”
大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卢高昌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十四五”期间,大荔县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一体推进政务、政策、要素、法治、政商“五个环境”建设,县域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截至目前,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5.57万户,较“十三五”末增长了92.7%。民营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翻番。
大荔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张建勇介绍,该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局长进大厅、首席走流程”活动,全力打造“荔即办”政务品牌。截至目前,441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全面完成,县政务大厅进驻单位已达23个。推行“容缺+承诺制”审批、“1+N”等服务模式,落实网上办、上门办、预约办、延时办等便民举措,大厅“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前已达93.09%、网办率86.58%。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89个事项异地可办,规范化便民服务站点实现镇村全覆盖,社保参保、医保缴费等45项高频事项下沉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提升效能,为家乡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张建勇满怀信心地说。
城乡统筹 协调发展 品质宜居暖心大荔
城区西扩北进步伐不断加快,居住的东北片区日渐衰落,让原陕棉十三厂的张自华曾经满腹牢骚。
既解民生之忧,又激改革之效。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大荔的思路是以区域副中心城市定位为牵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既补基建短板,又守生态底线,为发展筑牢硬支撑、擦亮绿底色。让城市更宜居,让乡村更和美。
五年来,大荔县城品质不断升级,城东片区、同州新区开发持续推进。随着城区54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张自华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也得到整修,焕然一新。城区南环路、洛滨大道等7条人行道完成改造,15条路面翻新、17条道路路灯得到更新。“十四五”期间,韦罗高速建成通车,圆了大荔人民的“高速梦”,大荔进一步融入西安“一小时生活圈”。省道108县城至大庆关公路启动实施,综合客运枢纽站试运营,城乡公路的“毛细血管”内畅外联、四通八达。
在此基础上,大荔人坚持“用绣花功夫经营城市”。新建了3条供气管网、5条供热管网,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天然气、供电设施日益完善。375辆公交、出租车全部用上了清洁能源。搭建城市智慧指挥体系,“智慧城管”新模式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入选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中能建100兆瓦农光互补、国顺20兆瓦风电等15个新能源项目并网。天蓝、水清、土净,新基建必定会让明天的大荔更加智慧、更加美丽。
漫步初冬的同州大地,满目皆是暖心图景。观音渡社区的乐祥养老院里,老人们品尝着热乎饭菜;德邻苑小区内,73岁的郑秋兰哼着秦腔走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准备参加戏曲演出;官池镇九龙村卫生室中,村医王芳用“全科医生助诊包”为乡亲测血压,数据实时传至“行走的医院”工作群……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的点滴变化,正汇聚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绘就出温暖的民生画卷。
“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大美大荔共同富裕’奋斗目标,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区域发展作出大荔贡献。”杜鑫说。
五年的接续奋斗,大美大荔实现了从“起势”到“腾飞”。站在新的起点上,大荔人踌躇满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