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开街盛况。
掌上衡阳11月20日讯(文/全媒体记者刘思远 莫雄飞 图/全媒体记者莫雄飞)霜染衡峰添秀色,风拂湘水贺新程。11月20日,作为第三届衡阳市旅游发展大会重点观摩项目,衡山渡·湘江渡口民俗文化印象体验地正式开街。这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古渡口,以全新面貌展示着衡山文旅融合的丰硕成果。
▲千年古渡口焕新颜。
上午10时08分,随着衡山席草龙翻腾起舞,开街仪式拉开帷幕。衡山渡项目精心构筑“一轴·三区·多点”的空间格局,致力将衡山渡从“历史符号”变身“文旅地标”。
▲为“衡山引”首批讲解员颁发“衡山令”令牌。
仪式上,“衡山引”文化导览服务品牌正式发布。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衡山引”以文化为引线,将古老渡口的故事重新串联起来。首批讲解员获颁“衡山令”,将通过专业讲解、深度文化体验和鲜活互动导览,让游客不仅“看见”风景,更能“读懂”风景背后的精神内核。
▲开街当天,游人如织。
开街仪式在象征扬帆远航的船舵转动中达到高潮,绚烂的金沙雨与彩烟共同绽放,标志着这座千年渡口正式开启新篇章。从白马亭到观湘楼,从古渡口号子到现代演艺,衡山渡以其独特魅力,展示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交融。
▲现场开幕式盛况。
开街后,游客们在讲解员引导下,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沉浸式体验渡口文化。市井烟火区内,百余种本地风味小吃香气四溢,让人仿佛穿越回百年前的湘江夜市。戏台上的花鼓戏、观湘楼的快闪舞蹈、滨江北路的旗袍秀,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民俗非遗区内,影子戏、油纸伞制作、岳北山歌等非遗项目通过互动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游客不仅可以在油纸伞体验馆绘制“渡口伞”,还能在传承人指导下体验皮影操作,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
▲花鼓戏演出,观者众多。
临江而建的康王庙,既是渡口的精神象征,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一站。这里曾留下革命先辈的足迹,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当地人回乡创业开写真馆。
而最让当地人暖心的,是项目“惠及民生、带动就业”的温度——湘江街保留原住民肌理,引导居民入驻经营,让街区成了“家门口的创业地”。“汉服记”店长刘祥安笑着说:“之前在外地做餐饮总漂着,听说家乡建衡山渡,果断回来开写真馆,古渡口配古风,开街第一天就接了很多单,踏实!”
▲各色小吃店前,围满了游人。
据了解,衡山渡目前已形成130多个业态铺位,涵盖美食、非遗、文创、演艺等板块,本地商户占比超过八成。项目全面运营后,预计将带动就业上千人,真正实现文化复兴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
随着夜幕降临,衡山渡展现出另一番动人景象。大型水上实景剧《入梦衡山渡》以湘江为舞台,以渡为景、以水为幕,通过光影流动、水雾弥漫的艺术效果,将渡口的兴衰、悲欢与希望一一重现。演出结束后,主题烟花秀在江面上空绽放,将活动推向高潮。从清晨的橹声到傍晚的灯光,从白天的茶香到夜间的戏剧,衡山渡让文化重归生活,让发展回馈百姓。
▲街上游人如织。
走在衡山渡的青石板上,听着湘江的流水声,看着往来游客的笑脸,可以深切感受到,这里不仅是一个文旅项目,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回归。衡山渡的成功开街,不仅为当地文旅产业增添了一张亮丽名片,更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让文化在生活中呼吸,让传统在创新中延续,这座千年渡口正以其独特魅力,向世人诠释着“渡”的深刻内涵——渡的是生活,也是心境;是历史,也是未来。
(编辑:聂山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