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水乡古镇阳山县青莲镇的水面依旧碧绿澄澈、静谧悠然,镇区却处处涌动着蓬勃朝气。站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青莲镇加力提速推进系列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火热场景遍布街巷,预计今年底,全镇群众便能见证一个焕然一新的新圩镇。
青莲镇是阳山知名的水乡古镇,历史底蕴深厚。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战国时期阳禹国的治所,地域特征独具一格。七拱河、青莲水分别自西、北两方逶迤而来,在青莲千年古码头与连江交汇,造就了独特的“三江六岸”景观。在典型镇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青莲镇盘活自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秀丽山水风光资源,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体融合发展之路。
强镇公司赋能
农旅融合焕新活力
青山凝翠,碧水淌歌,清风拂面,柳色依依……作为三江汇流之地,青莲镇的碧水清波如同大自然馈赠的“生态画布”,勾勒出灵动秀美的水乡景致。
游客乘坐竹筏纵览青莲水美景。 段灿 摄
今年10月25日,由青莲镇强镇公司——阳山县青莲镇阳禹农旅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倾力打造的“舟行青莲·漫游千年古镇”竹筏游览项目正式启动试运营。游客乘竹筏悠然行舟,伴着徐徐微风与潺潺水声,沉浸式感受青莲水的灵秀,近距离领略水乡古镇的独特韵味。
这一项目是青莲镇深入贯彻“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激活镇域经济新动能、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的重要成果。今年7月,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两家强村公司注资10万元联合入股,组建成立强镇公司。公司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发展模式,聚焦农旅融合核心赛道,业务覆盖旅游项目开发运营、农产品销售、休闲观光服务等领域,依托青莲千年古镇的资源禀赋,打造农旅融合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而竹筏游览项目,正是强镇公司成立后的重磅力作之一。
青莲镇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办主任张婷婷介绍,打造特色文旅产品是强镇公司成立后的核心目标。前期,公司专程赴岭背镇、杜步镇调研学习水上旅游项目经验,结合青莲镇实际情况,最终打磨推出“舟行青莲·漫游千年古镇”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超15万元,今年9月正式启动建设,10月25日进入试运营阶段。游客乘竹筏漫游青莲水域,沿途可观赏双海龟山奇景、两岸青山秀竹、岸边青砖黑瓦的古建筑与商贸古码头,看江面上白鹭翩飞,沉浸式沉醉于“小桂林”般的山水画卷,全程游览时长约40分钟。
张婷婷表示,下一步,强镇公司将持续深耕农旅融合主业,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深度盘活镇域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力争实现集体增收与产业发展双向共赢,为青莲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古建活化赋能
民宿激活乡村新引擎
竹筏漫游是青莲镇结合水乡特色打造的核心文旅项目之一。如今,游客来到青莲镇,还能驾驶皮筏艇顺着澄澈水流体验亲水惬意,或踩着桨板感受乘板破水的刺激……青莲水域既是舒展的风景画,更是充满活力的“水上乐园”,让每位来客都能与碧水亲密互动,留下难忘的滨水记忆。
水文化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流,也催生了青莲镇民宿业的蓬勃发展。在青莲水畔,一栋幽静古朴的特色民宿静静矗立——这便是青龙舫民宿。踏入民宿,古朴大堂的木雕纹饰透着岁月沉香,幽静庭院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推开门扉,连江碧波与青山翠峦尽收眼底,青莲水乡的灵秀景致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这家藏身青莲镇核心区域的特色民宿,以古建活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更折射出青莲镇以“古建筑+民宿”业态激活乡村发展的创新实践。
在青莲镇青龙舫民宿,游客可一览青莲水域美景。段灿 摄
民宿负责人毛小云的创业故事,则是青莲镇发展变迁的生动缩影。“我老公是青莲本地人,以前在外打拼时总惦记着家乡。近几年每次回来,都能看到新变化:街道变干净了,河边绿道修好了,广连高速通车后游客也越来越多。”毛小云回忆,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夫妻俩毅然决定返乡,打造一家能展现家乡特色的民宿。
目前,民宿设有13间客房,包括11间单人房和2间双人房,可同时接待40名游客。室内配套游泳池、团建烧烤区等设施,打造了用餐、品茶、赏景等多元场景,让游客在沉浸式感受古建韵味的同时,尽享悠闲宁静。“自去年大年初一正式营业以来,民宿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人,还有很多回头客。尤其是每年5月到10月的旺季,常常一房难求。”毛小云说。
青龙舫民宿的蓬勃发展,是青莲镇深耕文旅融合发展的必然成果。近年来,青莲镇立足水乡资源禀赋与历史文化积淀,将古建保护与文旅开发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活态保护、创新利用”的特色发展之路。为让老建筑“活”起来,镇党委、政府率先完成60多处古街道、古码头等历史建筑的信息登记和挂牌工作,实现古建筑挂牌“零”的突破,为文化传承筑牢根基。
在保护的基础上,青莲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准引入优质民宿项目,益广聚民宿、江景民宿等现有项目也加速升级服务设施。通过“保留原有风格、活化历史建筑”的模式,一批兼具风土气息与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民宿”新业态不断涌现,让游客在住宿体验中触摸历史文脉,让旅游更具“文化气质”。目前,全镇民宿已发展至7家。
深耕文化赋能
绘就发展新图景
文化是文旅的灵魂。在青莲镇,传统民俗正以鲜活姿态“活”在当下。
坐拥“三江六岸”独特资源优势,青莲镇汉代便建有通津古码头,曾被誉为“粤北小佛山”。水上商贸的繁荣,带动了青莲龙舟文化的发展。如今,在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古镇,龙舟等淳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仍保持着质朴本色,历经千载沧桑依旧古韵悠然。
青莲龙舟文化气息浓郁、底蕴深厚。图为青莲镇第四届龙舟文化活动。青莲镇供图
今年5月31日,第四届青莲水乡古镇龙舟文化活动如期举行。10支队伍在500米赛道上劈波斩浪,首支女子龙舟队的亮相更是引爆全场。“特地带家人来应节,女子队员们拼尽全力的样子太感动了!”游客的呐喊与鼓声、喝彩声交织,奏响最美的水乡乐章。
作为青莲镇传承百年的民俗活动,龙舟竞渡在2023年成功入选阳山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图腾。为让文化传承更具活力与吸引力,今年的龙舟文化活动精心打造“龙舟+”多元文化矩阵,除核心的竞渡环节外,还设置了舞龙表演、汉服巡游、点睛仪式、龙舟民俗文化展览及特色美食鉴赏等丰富内容,构建起以龙舟文化为核心,融合民俗展示、传统服饰、特色饮食的沉浸式文化体验体系,让游客全方位感受青莲水乡的文化魅力。
青莲镇副镇长唐华艳表示,龙舟文化的蓬勃发展,是青莲镇深耕文化赋能、激活千年文脉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青莲镇深刻把握文化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创新构建“非遗传承+文化惠民+乡风育人”三维文化驱动体系,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青莲镇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成功推动“青莲豆豉制作工艺”“青莲赛龙舟”“青莲粤曲文化”等项目先后入选市、县级非遗名录,为当地“百千万工程”注入深厚文化动力。
青莲镇坚持文化惠民更要富民,始终让文化活动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青莲镇正全力升级“文旅家底”:修缮旧电影院,建设生态停车场,升级改造“龙舟文化广场”,延伸扩建“龙舟绿道”,打造“水文公园”,正在施工完善的广州会馆,未来将变身“圩镇客厅”,既是展示青莲文化的窗口,也是游客歇脚休闲的好去处。
“我们的目标是将整个圩镇升级打造成一个景区、景点,丰富游客游玩项目,提升旅游体验。当前,期待通过强镇公司整合各村资源,拓展文创产品、农副产品销售平台,结合农业采摘、蚕桑研学等项目,丰富‘一天游’内涵,全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唐华艳介绍。
从竹筏游线开通到老建筑焕新,从非遗传承到农旅增收,青莲镇以山水为卷、文旅为笔,让千年古镇在“百千万工程”中焕发新生。今年以来,该镇已接待游客超21万人次。
唐华艳表示,下一步,青莲镇将继续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典型镇村培育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山、水、林、田等生态要素,打造“水清岸绿、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持之以恒挖掘及传承街道、历史建筑文化,盘活利用历史建筑,结合青莲山水生态,着重打造集商贸历史文化、生态利民、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示范点;积极引入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的文旅项目,实现消费升级,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文旅新动能。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孟齐飞 冯乐怡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