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三百里,纵横五千年,
流淌不息的苕溪,
不仅是余杭母亲河,
更是一条文化的纽带,
一脉活力的奔流。
今天上午,
“余杭好地方 千年苕溪韵”
苕溪文化风情带文旅嘉年华
在瓶窑码头盛大启幕!
嘉年华活动将融合诗歌、摄影、书画、非遗、市集、毅行等多种形式,通过“文旅体验+消费场景+全民参与”的创新模式,让西险大塘沿线环境以崭新的面貌精彩亮相。
水韵启幕:母亲河新貌精彩亮相
清晨的苕溪畔,薄雾渐散,朝阳为水面镀上一层金辉。瓶窑码头广场上,暖场节目《余韵苕溪舞风华》以柔美的舞姿诉说着苕溪的千年故事;暖场视频《西险大塘:杭城生命线 一眼两千年》则带领观众穿越时光,感受这条母亲河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历史脉络。
《三贤话苕溪》以情景剧形式,生动再现了三位先贤在苕溪治理史上的浓墨重彩篇章:东汉陈浑首开先河,主持开凿“南上湖”与“南下湖”,奠定了苕溪水利的基石;唐代归珧勇于开拓,开辟了“北湖”,形成“南北双湖锁蛟龙”的治水格局;北宋杨时承前启后,将“富民为本、教化先行”的理念融入治水实践,完善了苕溪治理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他们的智慧与汗水,融入了苕溪的每一道清波,也深深烙印在余杭的文化基因中,成为今日“苕溪文化风情带”建设的历史底蕴与精神源泉。
随着苕溪文化风情带的建设,野趣乡村和潮流都市交相辉映、融合发展。在飞“阅”苕溪环节,无人机以空中视角,全景展现苕溪沿线生态景观与人文风貌,一幅“水清、岸绿、路通、景美、人文”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启动仪式上,苕溪流经的余杭、仓前、中泰、良渚、仁和、瓶窑六个镇街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向大家展示了苕溪文化风情带建设的最新进展。现场还特别发起“寻找余杭苕溪最美风景”征集活动,邀请每一位热爱余杭、钟情苕溪的朋友,用镜头和文字,捕捉并分享你心中的最美瞬间。
毅行拾韵:文化长廊邂逅非遗瑰宝
作为本次嘉年华的重头戏,2025余杭“溪”游记毅行活动于上午9时55分鸣枪开走。上千名参与者从瓶窑码头出发,沿苕溪一路前行,用脚步丈量苕溪之美,用心感受文化之韵。
本次毅行设体验组与挑战组,沿途设置多处非遗摊位和互动游戏点,让参与者在运动中沉浸式感受地域文化的温度与趣味。瓶窑陶艺传承人现场演示制陶技艺,中泰竹笛演奏清音袅袅,径山茶艺展示禅茶一味,仓前剪纸巧手生花……互动区域同样人气高涨,“零食圈圈”“智慧问答”等轻量游戏让众多市民朋友驻足参与,欢笑不断。这些非遗项目与互动体验以“流动展演”形式巧妙融入毅行路线,成为一道道融汇古韵今风的亮丽风景线。
体验组终点设在位于瓶窑镇的宋家头古树保护区。五百余年的明朝古樟树静静伫立,见证着苕溪的日暮星辰。古树旁特色市集热闹开张,市民可在此休憩,补充能量。
蒸汽鸣笛声中,完成13公里毅行的参与者在宣杭拾忆铁路公园领取纪念奖牌,于复古站台前合影留念。市民们还可乘坐特色小火车,穿梭于站台与生态景观之间,为这场融合自然、历史与文化的徒步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诗韵流淌:全域联动共创文旅盛宴
苕溪沿线,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活动先后展开,共同织就一幅生动的文旅画卷。
在良渚段苕溪大坝,“一带诗溪寻宋韵 两廊烟火沐长河”毅行与雅集活动将诗词飞花令与非遗体验巧妙融合。参与者沿途欣赏摄影展,在雅集亭对诗互动,于终点天幕下品茶听曲,沉浸式感受宋韵雅趣。余杭街道“稻香苕溪·丰收亲子运动会”在欢声笑语中展开,百组家庭在趣味运动中感受农耕文化;仓前街道“宣杭拾忆·潮趣苕溪”集结农事竞赛与旅拍打卡,展现年轻活力;
中泰街道“笛韵·艺术进南湖未来科学园”让千年竹笛与低空科技对话,演绎传统与现代的共鸣;仁和街道“大运河非遗至味嘉年华冬捕季”则以鱼宴美食、非遗展演唤醒冬日味蕾,还有瓶窑镇“寻迹苕溪古韵·焕新老街活力”嘉年华活动,邀请市民感受苕溪文化的传承脉络与老街创新活力的融合共生。
冬日的苕溪,因文化的浸润而温暖,因人的参与而生动。从这里出发,以此为新的起点,余杭将继续依托苕溪脉络,深耕文化底蕴,扎实推进水利交通、生态景观、文化风情、共同富裕“四条大道”建设,用心书写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发展新篇,让“余杭好地方”的底蕴与魅力持续焕发。
●
●
●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区文广旅体局 良渚微融媒体中心 余杭微融媒体中心 仓前微融媒体中心 中泰微融媒体中心 瓶窑微融媒体中心
记者 | 朱筱
编辑 | 周颖
一审 | 吴燕
二审 | 孙云霞
终审 | 贾国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