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贵州省体育局倾力打造的“黄小西吃晚饭”系列青少年户外活动之“梵天净土・生态守护”青少年户外登山冬夏令营,历经三期精彩历程,在梵净山景区圆满落下帷幕。400名来自各地的青少年们穿梭于绿水青山与红色热土之间,在生态探索中践行使命,在地质科普中解锁新知,在户外挑战中锤炼品格,收获了一段兼具成长深度与探索乐趣的难忘旅程。

作为聚焦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特色户外实践活动,本次冬夏令营以“梵天净土・生态守护”为核心主题,将生态保护理念与户外登山体验深度融合,精心设计了涵盖自然科普、户外技能、团队协作、意志锤炼等多维度的活动内容。

三期活动中,主办方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规划跨区域行程——从梵净山的生态秘境到石阡仙人街的地质奇观,既保留充满挑战的户外实践环节,更增设沉浸式地质科普课堂,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储备与综合素质的双重提升。

在石阡仙人街,五公里箱式索道成“空中观地质”窗口。索道从城中央升空、横越5000米至奇观山崖时,孩子们在导师讲解下,俯瞰河谷平原、崖壁褶皱等地貌,将课本中“等高线”“地质构造”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实景认知。导师还讲解地壳运动、流水侵蚀等地质作用,引导思考地貌差异成因,让空中考察成生动“移动地理课”。

在玻璃栈道与桥梁的观察体验中,孩子们进一步将课堂知识与实践观察深度结合。导师引导孩子对比山体形态、探究峡谷成因,将课本中“外力作用”“向斜背斜”等抽象地质知识,与脚下深谷、远处山峦的实景观察结合,分组讨论+专业讲解,让地理知识在大自然中具象化,轻松理解地质变迁的奥秘~不少孩子在分享时表示:“以前在课本上总记不住‘向斜’‘背斜’的区别,今天看到山崖上的岩层弯曲,一下子就明白了!”

除地质科普环节外,梵净山的生态探索之旅同样精彩纷呈。清晨的山间薄雾中,孩子们开启自然环保课《垃圾分类》,通过理论讲解与模拟分类实践,掌握生态保护的基础技能;4.5公里自然徒步极限挑战中,大家相互搀扶、携手前行,在穿越山林时记录珍稀动植物,践行“无痕户外”理念;水火箭制作、水质检测、溯溪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自然奥秘;登梵净山、闯金顶、打卡蘑菇石的环节,更让孩子们在征服高峰的成就感中,领略“梵天净土”的壮美,深化生态守护的责任感。

本次“梵天净土・生态守护”青少年户外登山冬夏令营共举办三期,吸引了400名营员积极参与。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挑战自我的优质平台,更通过沉浸式的生态教育和户外实践,帮助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生态观、价值观,锤炼了坚强意志,提升了综合素质。参与活动的家长纷纷表示,这样的户外夏令营既让孩子摆脱了电子产品的束缚,在自然中收获了快乐与成长,更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体验。

未来,贵州省体育局将继续深耕青少年户外活动领域,不断丰富“黄小西吃晚饭”系列活动内容,打造更多兼具教育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户外实践平台,助力青少年在自然中强健体魄、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多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海艺
编辑 叶梅
二审 陶庆
三审 王晓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