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北碚人最感到诧异,失落和憋屈的一年。
今年,重庆市政府一下将北碚区较为富裕和经济发达的五个乡镇,即蔡家镇,水土镇,复兴镇,同心镇,施家梁镇,一下都全划到两江新区去了;同时又反手让北碚背上了原渝北区的五个山区乡镇,它们是统景镇,大盛镇,大湾镇,兴隆镇,茨竹镇,这就是而今的新北碚。
如今这个新北碚,好像就印证了那个小伙子“白背”了美女的民间传说样,让北碚人倍感困惑和失落,我们北碚咋个一下成了山区了呢?
其实,虽然说北碚区的行政划区还没有百年,但有关于北碚地名的传说却有几千年了。现北碚大多数人只知道北碚得名于江中巨石,但实际上,北碚地名还与几个典故和成语有关,而且这北碚还是个对世界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地方。
关于北碚地名的传说,到底该从何说起?我认为也许应从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治水说起。大禹治水时,大禹巡察嘉陵江,他就发现了江中这砣像“鳖背”样的巨大石头,于此他标注该地名为“鳖背”。
由于江面水位高低是变化的,有时江中只有一个鳖头,有时鳖头鳖背都出现,现在鳖头,鳖背,鳖脚都出现了。大禹治水时,大约就有鳖背巨石的名字了,船工们以此石作为安全警示的地标名。
鳖,俗称为甲鱼或团鱼。鳖在水中往往只露着鳖背或鳖头,若是像鳖一样的江中巨石,对于行船来说,它就是一砣暗礁,那是极其危险的地方。涨水时,鳖头和鳖背露暗影在水面上晃动,因此人们多把江中巨石称为“鳖背”。
因为鳖背长期露在江面上经数千年的日晒和风吹雨淋,以及江水冲刷,这砣巨石露在江面上的部分就呈现出白砂石色样,所以江中船夫或当地人又多称此巨石为“白(鳖)背”。土人口中的鳖和白,实为同音字。
而关于“背”字,从书面行文来说,易于鳖背混淆,因此有文人特此“背”音,造出一个字出来,即“碚”。康熙字典注释为“江中巨石”,由此最先由“鳖背”,书名化“白碚”这个地名。又因白碚地属巴国别都江州以北,巴郡以北,巴县以北,重庆以北,所以白碚最后书名定化为北碚这地名。
北碚这地名中的“碚”字,仅在北碚这个地方所独有。若要新说北碚这地名,它有共六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碚”石,它有地理上的定位意义,即嘉陵江中的像鳖背一样的巨石地方,这就是北碚。
第二层含义是典故和成语意义,即典故“鳖灵石”,以及“楚鳖尸游”和“楚(荆)尸复活”,“巴人蜀王”,“望帝啼鹃”,“杜鹃泣血”等这几个成语的本源出处,此典故和成语都源于《山海经》和扬雄的《蜀王本纪》。
第三层含义是它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的几大事件和名人影响有联系,此说来非常有传奇色彩。如“蒙哥喊天”,“上帝折鞭”,“宜昌大撤退”,“重庆大轰炸”,“新平民教育运动”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
第四层含义是北碚有“三峡实验区”之说,直辖市重庆后花园之说,中国抗战首都重庆的陪都之说,以及川东省府治所之说。
第五层含义是民俗意义,此说有浓厚的嘉陵江小三峡新码头文化味。
第六层含义是嘉陵江和长江流域的水文和气候变化意义。碚石是天然的水文和气候变化的标尺,它能反应出嘉陵江流域的气候变化,以及水文情况,它同时也是为长江中下游流域提供预警的重要水文站。
而今的新北碚,对于很多北碚人说来,总会露出几分无奈和憋屈的表情来,所以我得将新北碚新说下。
北碚江中的碚石1
北碚江中的碚石2
北碚正码头3
北碚正码头碚石4
北碚江中正码头5
北碚庙嘴地标碚石风景
北碚庙嘴碚石文物保护牌
北碚地标碚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