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绝顶,东望黄河奔涌,西眺梁山苍茫,那个忍辱负重的灵魂,仿佛依然在这猎猎风中,诉说着他的不屈与坚守。
沿河南行,便到了合阳——这片被《诗经》浸润的土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在这里化作万亩湿地的芦花摇曳;“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画面,依然在洽川的碧水清波间生动上演。
漫步其间,你会恍然:原来两千年前的先民,早已为这座城的温婉写下了最美的注脚。
若想品味更古老的韵味,当往白水。那里长眠着造酒始祖杜康,墓冢静默,但曹操的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却让这缕酒香飘过了千年。
同在这片土地,仓颉庙里的古柏依然苍翠,那位“字圣”创造的文字,早已如种子般撒遍华夏,破土成林。
东至潼关,历史的回响变得铿锵。这里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老腔艺术的根脉所在。
当粗犷的唱腔混着板凳敲击声骤然炸响,你会明白——这哪里是在唱歌,分明是黄河在咆哮,是黄土在呐喊。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一古老艺术通过社交平台走向世界,让海外观众也为之震撼。
北望富平,名将王翦的故里静卧在黄土深处。这位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将军,用他的智谋与沉稳,为这座城注入了刚毅的血性。
而在大荔,丰图义仓巍然矗立,青砖砌就的仓城至今仍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丰收。它与时辰包子一样,都是渭南人对生活最本真的守望。
渭北高原上,唐代帝陵群如沉睡的巨人。桥陵石刻在夕阳下泛着金光,那些石狮、石马依然保持着盛唐的姿态,仿佛随时会踏着历史的尘烟苏醒。
所有这些历史的厚重,最终都要交给华山来承载。这座“天下第一险”的山岳,是渭南最挺拔的脊梁。
当你历经千辛万苦登临绝顶,看云海在脚下翻涌,群山在眼前俯首,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雄奇,什么是险绝。
华山脚下,西岳庙静卧在松柏掩映中。红墙黄瓦,飞檐斗拱,与华山的险峻刚好像一阴一阳,共同构成这座城最完美的平衡。
而渭南的现代气息,在吾悦广场体现得淋漓尽致。
夏日这里化身“水上乐园清凉派对”,市民在充气泳池和水枪大战中尽享清凉;高达十米的巨鲸气模屹立厅内,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城市新地标。
四楼餐饮新区汇聚陕菜非遗品牌与环球美食,满足着味蕾的同时,也见证着这座古城日益开放的胸怀。
如今,渭南这座“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方来客。“畅游渭南”直通车将散落的明珠串成项链,让往来的人们能够轻松领略这座城的万千风情。
更令人惊喜的是,渭南的故事正被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传颂。
在渭南生活了十多年的外国友人说,渭南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能带来新的感动。
而在本地高校,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子正在这里学习铁路技术,他们的成长故事,成为渭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生动缩影。
如果文化是渭南的灵魂,那么农业便是它通向世界的根基。在农高会上,渭南向世界展示了智慧农业的成果。
从白水苹果的“全球旅程”,到富平柿饼的非遗技艺,渭南
的农产品正以其独特的“中国甜味”,架起一座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我爱渭南,爱它包子里的烟火气,爱它水晶饼里的千年甜;爱它在司马迁祠前的沉沉思绪,在洽川湿地里的诗意徜徉;爱它老腔的粗犷豪放,爱它义仓的朴实厚重;爱它出过王翦这样的名将,也爱它孕育了仓颉这样的圣人。
但我更爱它的现在——爱它在博物馆里办时装秀的大胆,爱它在夜市里卖文创的创意,爱它把醪糟调入咖啡的新颖,爱它让老腔唱给世界听的胸怀。
这座城啊,既有“华夏之根”的深沉,又有“三贤故里”的文脉;既见证了盛唐的辉煌,又守护着寻常百姓的炊烟;既厚重着历史的沧桑,又轻盈着时代的潮流。
它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故事;每一缕空气,都飘着情怀;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土地上的和谐共鸣。
这就是渭南——它的过往与当下,风物与情怀,早已如那九曲黄河水,静静地流进我的血脉,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最永恒的牵挂。
注:宋朝下邽:今渭南下吉镇
作者简介:司马君,渭南监狱退休干部,不仅在职业上尽职尽责,更是文学的痴迷者。其作品散落在各报刊杂志之中。退休之后,仍热情投身于网易、搜狐、一点资讯等自媒体平台。他的笔下,既有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也有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