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以前,还在上学的李小里,最大的梦想不是科学家和老中医,而是沿着自己无意中在博客上看到的一个旅游者用自己的脚步走遍中国,在看过她走过的路和写的游记后,李小里最大的梦想和她一样写出属于自己的游记。李小里给游记起名《地图之外》,现在回头看从《地图之外》这个名字想出来后也就决定以后的路。
后来,从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的太慢 你觉得毕业遥遥无期到如今工作没有底薪后,他也没有放弃这个梦想,斗转星移在那一刻后,正好够把鲜花和残梦都过一遍,当他拿着这些年“走过的路”来到上海,来到有着“出版一条街”的绍兴路,将游记递送到某杂志社老编辑的面前,他看了几页激动的站起来指着我说,你 你 你 快回去好好上班吧。
在繁华的瑞金二路和陕西南路之间,有着一条不足500米的东西走向的连接路显得格外宁静,“一战”法意同盟期间,便有了这条路,原名是“爱麦虞限路”,源于一个意大利的国王,后因聚集了上海众多出版社而被称为“文化之路”。也被称为最文艺的马路,即使短视频的今天,走在绍兴路上,你还会想到纸媒那个最好的时代,作为曾经的出版社一条街,这里从不缺少书香气,在此诞生的《故事会》《旅游天地》....你还记得多少。
梧桐绿荫 书香文艺 欧陆建筑,这些元素构成了绍兴路的基本色调,因为周边太过市井和繁华,属于自己的绍兴路徒步我没有特别去关注建筑,但我还是要告诉你,绍兴路5号,曾是南市电力公司老板朱季琳的旧宅,18号的金谷村是上海有名的住宅区,54号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和27号的老洋房花园酒店,都打着和杜月笙有关的旗号。74号的文艺出版社,《故事会》就出自这里,绍兴路96弄文元坊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之一。
而我把自己的兴趣融入到这条路独特的氛围中去,“这条路像一个休闲的书生,他毫不理会周围的变化,执着的沉寂在对书的迷恋中”,这是一位作家对它的描述,尽管刚刚老编辑让我回去好好上班。回到绍兴路上隐藏在绿树丛中咖啡馆,给人一种宁静而又舒适的体验,三三两两人低着头翻看着书籍,书店和二手书摊是旧时光的守护者,从昆剧院团的悠扬曲声和绍兴公园里的欢快歌声,与书香一起浸润着这条马路,它让你有了从车水马龙中解脱出来的闲适和惬意,也是致敬在这个短视频时代我们尚未逝去的出版社情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