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庐阳发布】
地名,不仅是一个位置的符号,更是一段历史记忆的载体。一些熟悉的地名,在千年古城合肥的时代变迁中,从地理坐标转化为文化印记,深深融入了城市发展的文脉之中。
金斗河巷
2024年11月,淮河路步行街上的一条小巷有了新名字“金斗河巷”。这条小巷南起白鹤观巷、北至淮河路,长约30米,虽形制短小,却以其名称,承载着关于“金斗河”的深厚城市记忆。
图| 淮河路步行街
历史上,南淝河有一段河道流经今日淮河路所在区域,被称为金斗河。唐贞观年间,为避旧城地势低洼之患,新城建于南淝河南岸高地(今淮河路以南区域)。宋元时期,金斗河成为漕运要道,河道上建有许多桥梁,两岸民居密集。如今在这一带,县桥、九狮桥等地名至今留存,印证着当年的水乡风貌。明代以后,金斗河因河道变迁逐渐淤塞,昔日水景不再。解放后,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曾经的金斗河已融入繁华的淮河路步行街。
昔日的河流印记,已化入今日的车水马龙,而每每提及“金斗河巷”,人们便知,历史从未走远。
长江路
合肥的长江路由东向西穿城而过,气势恢宏,有“安徽第一路”之称,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动脉。
长江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嘉庆年间。解放前,这条路名为前大街,宽不足五米。1950年至1954年,合肥先后对其改扩建,其中1954年的扩建堪称“脱胎换骨”:路面由原来的5米拓宽至25米,设车行道宽度15米,两侧人行道宽度各5米,它也成为合肥市第一条横贯老城区的主干道。1955年,前大街被正式定名为长江路。
图 | 夜晚的长江中路 石小龙 摄
此后数十年,作为城市东西向交通主动脉的长江路不断修整提升,沿街建筑持续焕新。在地面交通日益完善的同时,地下交通也取得重要进展——2017年,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营,这条穿行于长江路地下的“钢铁长龙”,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江路,不仅见证着合肥的成长与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代市民的共同记忆,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时代印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