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布达拉宫。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园林”,“过林卡”即郊游、野餐,是藏族群众的传统休闲方式。如今,这项传统民俗已发展成为集创意市集、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多元文旅新业态。图为山南市琼结县强吉村第二届林卡大会现场,当地群众在观看演出。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摄
游客走在拉萨八廓街上,欣赏身旁的藏式特色建筑,选购民俗风情商品,感受“日光之城”的暖阳;被誉为“世界第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脚下,游客纷纷用镜头记录日照金山的壮丽景象;在阿里地区,游客有机会邂逅牧民带着成群的牦牛,从夏季高山牧场迁往冬季草场……冬天的西藏正吸引着无数游客从天南海北而来,见识不一样的雪域高原。
奏响高原“冰雪旋律”
曾经,严酷的自然环境给西藏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前‘十一’假期一过,酒店、餐饮、旅拍等旅游行业基本就准备关门歇业,从业者们戏称‘直接放羊’去了。”拉萨某品牌酒店负责人汤伟坦言,“半年饱半年饥”曾是西藏旅游行业的常态。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游客数量锐减,经营压力大。“主要是大众观念里认为高原冬季气候恶劣,不适合旅游。”汤伟说。
为了打破季节的桎梏,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寻求解决之道。2018年,西藏首次启动“冬游西藏”市场促进活动,政策力度空前,各类优惠活动受到市场欢迎。当年1月至4月,西藏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66.7万人次,同比增长63.5%,实现旅游总收入逾35亿元,同比增长62.8%。
“‘冬游西藏’活动像一剂‘强心针’,为冬季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助力西藏旅游逐步实现了‘淡季不淡’的目标。”汤伟说,冬季的西藏有着不同于其他季节的景致,能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雪域高原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等孕育了众多雪山奇景;米堆冰川、卡若拉冰川、来古冰川等传递着亿万年的古老气息;纳木错、羊卓雍错、普莫雍错等如秘境般的冰封湖面……这些都成为西藏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也是“冬游西藏”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西藏冰雪旅游热度不断攀升。林芝市、山南市等地推出滑雪、滑冰、赏雪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泡着温泉赏雪,看着梦幻蓝冰,实在太美了!”来自广东的曹女士连连赞叹。她将在西藏拍摄的雪景照片网络后,收获众多点赞,不少朋友看到后都表示也要来看看冬天的西藏。
如今,西藏的冰雪旅游发展正在奏响具有高原特色的“冰雪旋律”,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冬游西藏”品牌也日益受到海内外游客的认可与好评。
古城涌现新业态
“头稍微低一点,侧一下,完美!”八廓街上,一名身着藏族传统服饰的女生,正随着摄影师的口令,不断变换拍照姿势。
拍摄间隙,记者上前交谈,得知她姓苏,来自安徽合肥,利用年假安排了一趟梦寐以求的西藏游。“本以为现在是淡季,没想到游客还是这么多,不过,吃住行都享受到了优惠政策,省了不少门票钱。”苏女士笑着说。
苏女士所说的优惠政策,正是本月1日启动的第八轮“冬游西藏”市场促进活动。活动期间,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西藏所有A级旅游景区(寺庙景区除外)将对游客实行免门票开放。此外,旅行社、旅游汽车客运企业也可享受包价、包机、专列奖励(补助)。
近年来,来拉萨旅游,到八廓街、布达拉宫广场拍一套藏服写真,已成为许多到西藏旅游的年轻人的“标配”。在社交平台上,“藏服写真”相关词条的阅读量可观,不少人将自己拍摄写真的经验分享出来,供网友交流讨论。
“昨天下午到拉萨,今天上午逛了布达拉宫,下午就来八廓街拍照了。”苏女士在网上看到别人的照片,觉得十分惊艳,便提前在网上预约了一家旅拍店,到达之后立即化妆、拍照。
拉萨八廓街,是一条围绕大昭寺形成的圆形街道,约1公里长。如今,这条街道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为苏女士拍照的摄影师春雨,经营着一家藏服旅拍工作室。“我们普通一单的价格是399元,旅游旺季时,平均一天能接六七十单,现在每天也有30多单。”春雨告诉记者,早些年她在八廓街租下一间店面,开办旅拍工作室,后搬进拉让宁巴达热大院。如今,这个大院里有十余家旅拍店,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拍大院”。春雨介绍,为了规范旅拍服务,2023年7月,当地100多家旅拍店成立八廓街旅拍行业协会,“在协会的指导下,大家服务更规范,有效提高了游客的拍照体验。”春雨说。
持续丰富“旅游+”
随着“冬游西藏”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西藏各市地也结合自身特色,创新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
11月12日,上海援藏旅游“冬游日喀则”首航包机启航,102名上海游客开启为期9天的“极地日喀则·冬韵巅峰行”主题旅程;11月13日,“冬游西藏 智驾拉萨”2025年中国(拉萨)数字化自驾游大会发车仪式在云南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行业从业者及自驾爱好者齐聚春城,开启跨越滇藏的数字化自驾新旅程,共同见证这场融合科技与人文的文旅盛事;11月18日,“庆最早新年 品‘醉’美民俗”2026年西藏林芝工布新年民俗体验活动(重庆站)在观音桥举行。活动以“民俗体验推介+非遗音乐展演”为核心,将工布新年文化及雪域江南特色带到重庆,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工布新年的独特魅力……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冬游西藏”备受瞩目。
“以前,我们总想着怎么熬过漫长的冬季,现在我们致力于挖掘拥有丰富文化性、地域性、季节性的深度体验,让游客‘冬游无忧’。”林芝市某旅行社负责人扎西米玛感慨地说。
数据显示,2025年前10个月,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6771.5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9%;实现旅游总花费781.79亿元,同比增长9.62%。“这一组组数据,不仅见证了西藏旅游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市场潜力,也预示着西藏旅游业的无限潜力和广阔前景。”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肖传江说。
谈及未来发展,肖传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冬游西藏”等政策,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全域开花”水平,讲好西藏故事,强化布达拉宫特展、非遗周活动等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让旅游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同时,狠抓市场秩序整治,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数智文旅建设,依托唐蕃古道、G219等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走廊,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实现更高增长,让旅游业真正成为富民兴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产业”。
本报记者 鲜 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