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四川一个超特别的县级市——都江堰市。第一次去都江堰,是2013年的国庆节,当时住在温江,坐公交去了都江堰、青城山,前不久跟朋友又去了一次,虽然目的地相同,却对这座历史古城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触也完全不同。
它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矿产资源也不算丰富,却靠着独特的文旅资源,成了省内人均最富裕的县级市。
都江堰位于成都的西北,东边挨着彭州、郫县和温江,南边则是崇州,再往西就到了汶川,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但是都江堰的城建水平却很高,甚至是不输有些地级市,而且人口吸引力很强,常住人口超过了71万,而户籍人口只有62.49万,可以说是百分百的人口净流入地区。
都江堰名气大,主要还是因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毕竟上过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加上还有道教名山青城山,让都江堰更加出彩了。
在秦灭巴蜀后,蜀郡太守李冰利用地形和水势,把岷江水引到成都平原,让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所以说,都江堰是一座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
甚至于有人说,重庆奉节的夔门,是不是当年李冰的作品,这就有点离谱了哈。
都江堰不仅是座水利工程,更是一座千年古城,古代的湔氐、晏官、灌口、灌州都是它的名字,在明朝的时候从灌州改为了“灌县”,算是被降级了,像非常有名的南桥、西街、文庙、明城墙都是灌县古城的一部分,其中南桥最有名,如果朋友圈看到谁发了南桥的照片,那就是去了都江堰。
灌县古城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和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是同一时期的产物,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古城,实际上是2009年重建的。
但都江堰的建城史却远比北魏更早,论建城史,已经超过了2000年,不过,都江堰作为行政区划名并没多久,1988年才从灌县改为都江堰市,前些年还在传要彻底划入成都市,改为成都市都江堰区,现在好像又没什么动静了。对于老一辈的都江堰人来说,还是习惯叫灌县。
都江堰不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经济发展速度也很迅猛,2015年的时候人均GDP只有4万多,十年的时间,人均GDP就超过了7.6万元,而且,都江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常高,去年达到了41988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达到了 47728 元,在四川19个县级市里排第一,你说都江堰是不是很富裕?
有人说,旅游发展好的地方都很穷,可实际上,都江堰恰恰相反,不但旅游发展的好,而且就是靠旅游发家致富,将都江堰和青城山两大超级IP变成了经济发展的引擎。
去年都江堰景区和青城山景区接待游客量超过了1000万人次,A级景区接待游客量接近2000万人次,“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成为享誉全球的文旅品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5%,更是荣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第七、四川第一。
除了都江堰、青城山、灌县古城外,都江堰市还有熊猫谷、熊猫乐园、仰天窝广场、小熊猫森林公园好玩的打卡地。而且,都江堰还在围绕“大遗产、大灌区、大青城、大熊猫、大冰雪”五大IP来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但是,也有不少网友建议,希望都江堰能够优化一下产业结构,如果遇到像三年口罩时期,旅游业受到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就会非常大。
建议不错,不过,都江堰的经济发展也不完全依靠旅游业,拥有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都江堰现代文旅融合园区以及都江堰精华灌区粮果产业园等三大园区,优势还是挺明显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