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坛—中山公园,在北京天安门至午门中轴线西侧,占地22公顷。
一、明清时期的社稷坛
辽金时建有兴园寺,元代改为万寿兴国寺,明代兴建北京都城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惯例,在万寿兴国寺的寺址兴建社稷坛。

社稷坛象征“地方”的三层汉白玉石台和其上分别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填充的青、红、白、黑、黄“五色土”所组成。

各色土取自全国各地,其分布位置基本与所在“地方”的方位相当,因而“五色土”是“国土”的象征。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封建帝王在此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以祈祷丰年,如遇出征、班师、献俘等仪式也在此举行。

二、改名为中山公园
1914年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改今名。后增建了温室花房—一唐花坞、兰室等风景点。中山堂原为明清祭祀拜殿,1925年孙中山灵柩停灵于此,建筑保留明代木构原貌,金龙彩绘彰显皇家气韵。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从外地迁来不少历史遗物,如有来自河北大名县的宋代“石狮”,鸿胪寺废墟的“习礼亭”,圆明园废墟的“兰亭八柱”和“兰亭碑”,以及东单西总布胡同内口的“保卫和平坊”等。
1949年后,园内又增建了音乐堂、各具特色的园中园——长春园、桃园、愉园及娱乐场等,使之成为既具历史遗存又具现代特色的游览娱乐胜地。

三、旅游胜地
中山公园坐落于紫禁城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仅一墙之隔。占地面积达23万平方米,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198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在公园南门内石坊以北,塑建孙中山铜像,使公园的主题更加突出,园林绿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唐花坞和蕙芳园定期举办郁金香观赏季、兰花展等花卉展览。
每年秋季,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与金黄的银杏叶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图片来自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