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婷婷
当前,房车旅游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兴起,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增长点。然而记者从今年暑期至今调查发现,房车在我市处于“叫好不叫座”状态:来自我市暑期旅游接待一线的数据显示,今年抵连房车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至40%,但不少景区停车场明确表示不接待房车,房车营地建设也趋于放缓,热度持续攀升与接待设施不足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新兴旅游方式为何在我市“遇冷”?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些景区“谢绝房车入内”
今年暑期旅游旺季,星海公园西门停车场入口处设置了醒目的提示牌,明确标示:“房车谢绝入内”,并说明原因为“本停车场未配备相应生活设施与专用区域,不便接待房车停靠与宿营”。
相关照片在社交平台发布后引发广泛讨论。网友评论多指向房车使用中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所到之处污水横流、气味难闻”“曾见外地牌照房车在公共场所烹饪、堆放杂物,污水直接排放至地面”。多数网民对停车场的管理措施表示支持。
曾驾驶房车来连旅游的天津游客张女士表示,在大连旅游期间,房车排放污水存在困难,“尤其是卫生间污水的处理,需要多方寻找合适地点”。
房车停靠带来的环境卫生与公共秩序问题,已成为景区管理的重要挑战。不论是由于游客素质参差不齐,还是配套设施不足,房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其被限制进入的主要原因。
“穷游”标签背后的现实困境
一位房车车主总结指出,部分房车游客存在不当行为:在景区公共卫生间取水取电、洗菜做饭,导致卫生状况恶化;随意排放污水,甚至在绿化区域便溺;与管理人员频发冲突,给景区留下不良印象。
旅游旺季结束后,星海公园西门停车场的提示牌被撤除。管理人员解释,旺季期间车流量大,房车占用空间较多且易引发卫生问题,故采取限制措施;淡季客流减少后,相应管理措施也随之调整。钻石湾世界滨海公园目前仍维持对房车的限制政策。而有车主反映,去年该处还允许房车进入。
记者走访的多个景区中,仅银沙滩公园停车场允许房车停放,收费标准为每日20元,且有房车曾连续停靠三个月。与之相邻的专业房车露营地,收费标准为B/C型房车每日200元,A型房车每日400元。十倍至二十倍的价格差异,是房车游客倾向于选择普通停车场的主要原因,也使房车旅游被贴上“经济型旅游”的标签。
大连应否迎房车“进门”
记者采访发现,景区限制房车进入的现象并非大连独有。深圳、上海、三亚等城市也出现类似情况,部分景区对房车停靠和使用实施严格限制。与此同时,房车营地收费标准普遍较高,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房车旅游对城市旅游经济贡献有限”的观点也一定程度存在,这导致这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方式在规划层面受到冷遇。记者从我市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尚未制定针对房车旅游的专项规划,房车旅游的准入标准与管理责任尚不明确。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系主任刘代云认为,房车旅游应被视为城市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因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而简单限制。
刘代云指出,房车旅游目前呈现“市场热度高、社会接纳度低”的矛盾局面:一方面因其自由灵活、经济实惠的特点受到游客青睐;另一方面却因卫生管理、秩序维护等问题被多地景区限制进入。问题的核心在于配套设施不足与管理机制滞后——正规营地收费较高使游客却步,而不规范行为又加大城市管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对此,刘代云建议大连市应尽早制定房车旅游专项规划,具体包括:合理布局平价房车营地与便民服务点,明确排污、供水等设施标准;建立差异化收费体系,平衡游客需求与管理成本;通过规范引导将房车旅游纳入城市旅游服务体系。这不仅能有效化解当前矛盾,更能通过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充分发挥房车旅游对城市消费的潜在拉动作用。
■评论
房车游考验城市旅游发展智慧
万恒
面对持续升温的房车旅游热潮,是重视短期收益将房车拒之门外,还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新兴业态,实则考验城市旅游整体发展的思路和格局。
房车旅游遭遇的“热度高、接纳低”困境,表面是配套设施不足,深层原因是将房车旅游简单归类为“穷游”而轻视其价值。但这种观念忽视了:房车游客同样是城市形象的传播者,他们的旅游体验将通过社交媒体形成口碑效应,隐形价值并非短期收入所能衡量。
旅游产业的竞争已进入品质化、多元化新阶段。大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更应以全局视野审视房车旅游的发展机遇。与其在“接与不接”间犹豫,不如主动作为,利用旅游淡季着手规划,合理布局平价营地,完善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立差异化收费体系。以期在明年春暖花开时,能为闻名而来的房车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既满足游客需求,又保障管理秩序。从而打造城市旅游品牌,提升长远竞争力。
敞开大门迎接房车旅游,展现的是城市的自信与包容。当前,我市正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城市,做好房车旅游规划布局,这既是对游客多元化需求的回应,更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