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走近,心先已肃然。这地方,没有名山胜水的喧嚷,也没有古刹名园的熙攘,它静极了。周遭是坦荡的关中平原,秋日的阳光,像熔化的金子,毫无保留地泼洒下来。那一片灰白色的建筑群,便在这金光里,沉静地、坚定地匍匐着,仿佛一头休憩中的巨兽,它的呼吸,便是那无形无影、却又无处不在的“时间”。我的脚步,不由得放轻了,仿佛怕惊扰了这头巨兽一个恒久的梦。
引我们前行的,是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他的话语不多,神色里有一种与这环境相融的专注与恬淡。穿过几重院落,我们终于站在了那“时间的心脏”面前——原子钟房。厚重的金属门无声地滑开,一股清冽的、带着精密仪器特有气息的凉风迎面扑来。里面是幽暗的,只有几盏信号灯,像守夜的星子,在庞大的机柜上闪烁着幽绿或暗红的光。我的呼吸,在那一瞬间,几乎要凝滞了。
这便是了!那一排排整齐的机箱,那些错综复杂而又秩序井然的线路,那偶尔传来的、几不可闻的蜂鸣——就是它们,就是这些冰冷的、沉默的钢铁与晶体的造物,在为我们丈量着时间!我屏息静气,侧耳倾听。我仿佛真的听见了,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全身的细胞,听见了一种声音。那是一种低沉而雄浑的搏动,像大地的心跳,一声,一声,从宇宙的深处,从洪荒的尽头,稳健地、精确地传来。这搏动,比任何的晨钟暮鼓更要庄严,比任何的诗篇乐章更要恢弘。它就是“现在”,是“此刻”,是稍纵即逝、永不停留的生命本身。我忽然感到一阵眩晕,一种被巨大的存在感所包裹、所穿透的战栗。
我的思绪,便不由得从这幽暗的密室,飘散开去,飘向了我们这片古老土地的往昔。在这同一片渭南大地上,千百年前的先民们,又是如何观望着时间的呢?《诗经》里唱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们的祖先,是仰望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是俯察着草木的荣枯,鸟兽的踪迹,来感知时序的流转。那是一种与天地万物血脉相连的、充满了诗意的体认。后来,有了刻漏,有了日晷,张衡造了浑天仪,郭守敬定了《授时历》。他们是在用有限的智慧,去揣度那无限苍穹的韵律。那时的“时间”,是带着露水的,是染着稻香的,是混合着星辉与烛光的。
而今天,在这里,在这授时中心,时间被提炼得如此纯粹,如此绝对。它不再依赖于天象,它被人类从自然的手中,“夺”了过来,囚禁在这原子跃迁的、永恒不变的频率里。这是一种何等的骄傲,又是一种何等的孤绝!我们不再需要抬头看天,我们只需要低头看腕上的表,那表针的每一次跳动,其源头,或许便是在这里,在这蒲城的地下深处。我们与那诗意的、朦胧的“天时”告别了,我们进入了一个分秒不差的、冰冷的数字时代。这究竟是文明的飞跃,还是一种与自然母体的疏离?我站在这里,仿佛站在了一个时代的岔路口,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复杂的敬意。
走出钟房,重回阳光之下,我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天,还是那片湛蓝的天;风,还是那般轻柔的风。但我看这世界的眼光,却已不同。路边一株老槐树,正有一片叶子,悠悠地、打着旋儿地落下。在从前,我只会觉得它美,带着一种伤感的诗意。而现在,我却不由自主地想,这片叶子从脱离枝头到触地,究竟经历了多少个“秒”的单元?是十个,还是二十个?这看似随意的飘落,其过程,是否也暗含着某种可以被这授时中心所描述的、精密的物理规律?这念头有些痴了,却也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
我慢慢地在这院子里踱着步,脚下的沙沙声,听来也格外清晰。远处,那高耸的短波发射塔,像一柄指向苍穹的巨剑,它日夜不停地将从这里诞生的、最权威的时间信号,发送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铁路的汽笛,远航的轮船,卫星的轨道,金融市场的交易,乃至我们每一个人手腕上滴滴答答的节奏,都由这蒲城发出的无形律动所校准,所协调。想及此处,一股热流猛地涌上我的胸膛。
这不再是个人伤春悲秋的感慨,而是一种意识到自身与一个宏大整体相连接的、磅礴的激情。我们每一个人,原来都是这首雄浑无比的时间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我们或许微小,但绝非无意义。正是这亿万个微小的“此刻”,汇聚成了我们民族前行的步伐,编织着我们时代壮丽的图景。
离去的时候,已是黄昏。西天的云霞,燃烧成一片瑰丽的绛紫与金红,那景色,与千百年前的任何一个黄昏,并无二致。然而我知道,不同了。我的心中,已装下了一个永恒搏动的心脏。那时间的洪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推着我们,推着我们的国,向着那光芒万丈的明日,奔涌而去。我回望那渐渐沉入暮色中的建筑群,它在我的眼中,已不再是一处简单的科研机构,而是一座现代的“观象台”,一座精神的丰碑。它默默地告诉我们:把握住每一个确凿的“当下”,便是对“永恒”最有力的回答。我整了整衣衫,迎着那晚风,大步向前走去。
作者简介:万少平,男,195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大学文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理事,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蒲城杆火研究会会长。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陕西蒲城文学丛书》,分别是 :《小说》《散文》《诗词》《民间故事》和《戏曲》。陕西蒲城人物丛书12本。分别是杨虎城。窦铁成。包森。井勿幕。李义祉。李元鼎。寇遐。郭坚。王鼎。王独清。刘宗宽。黄罗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