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刘灿)11月2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省博寻宝记,亲子乐同行”亲子实践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精彩开启。武汉市硚口区机关幼儿园以省博为校外课堂,带领亲子家庭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助力孩子们成长为有根、有爱、有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小解说团”圈粉,童趣解码荆楚瑰宝
活动创新参观模式,先通过绘本共读、主题谈话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随后鼓励他们以童真视角解锁荆楚瑰宝的独特魅力。
在彩绘漆木虎座鸟架鼓展柜前,5岁的歆一踮着脚,指着文物兴奋地向身边的家长和小伙伴介绍:“这是古人的音乐盒,老虎站在下面,小鸟站在上面,颜色红红的、黄黄的,特别好看!”看到越王勾践剑时,千言激动地分享:“老师说它睡了2000多年,刚出土时轻轻一划就能切纸,埋了这么久都不生锈,古代工匠好厉害!”孩子们将“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比作“古人豪华旅行队”,把“云梦睡虎地秦简”称作“秦朝人的小竹书”。他们充满生活化的表达让厚重的历史鲜活起来,引得游客纷纷驻足点赞,文化的种子在童言童语中悄然扎根。
亲子共学暖时光,凝聚成长“家国情”
活动中,家长不仅是倾听者,更是文化传承的同行者与助力者。家长代表瑾伊、瑾侑妈妈详细讲解曾侯乙编钟的音阶与演奏技巧,用专业知识为亲子家庭搭建起认知的桥梁;“文物猜猜猜”环节里,亲子协作回忆文物特征,答对时的欢呼传递着默契与喜悦;编钟表演后,家长陪伴孩子在研学手册上绘制文物、记录乐感,让文化体验充满温度与记忆。
荣修妈妈感慨道:“从前逛博物馆孩子觉得无聊,这次主动备讲解、查资料,回家还念叨要再看‘小玉人’,传统文化真的能点亮童心。”亲子间的高质量陪伴,实现了家园共育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家园同心育新苗,共绘成长“未来梦”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分享感受,一致认可活动对孩子文化启蒙的重要意义。“最惊喜的是孩子回家后,拉着爷爷奶奶讲文物故事,还用黏土捏了一个‘小剑’,说这是越王勾践剑的‘宝宝版’。”家长们感慨,活动并非“一次性参观”,而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一颗荆楚文化的种子,“现在看到湖北相关的历史内容,孩子都会主动问,这颗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
璟颜爸爸表示:“以前我自己对荆楚文化了解不多,这次和孩子一起准备讲解、听编钟乐,才发现咱们湖北的历史这么精彩。”活动不仅让孩子爱上传统文化,也让家长重新认识本土文脉,“以后会多带孩子参加这类活动,和孩子一起做荆楚文化的‘小传人’。”
中一班老师介绍,后续还将开展“文物故事分享会”“黏土文物展”等延伸活动,持续深化文化启蒙。这场实践活动以家文化为纽带,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在亲子温情中涵养爱心与责任,为成长为有根有爱有梦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让荆楚文化在家园共育中代代相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