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长江三峡之中的巫山,
正迎来红叶欲燃、漫江碧透的盛景。
巫山莽莽群峰,
自峰巅向峡谷渐次褪去苍翠,
漫山红叶如潮涌般铺展蔓延。
巫山巫峡气萧森。摄影/姚显荣
从巫峡的云蒸霞蔚,
到瞿塘峡的雄奇险峻,
从神女峰的亭亭玉立,
到小三峡的清幽静谧,
60 万亩红叶沿高山深峡铺陈,
沿着澄碧长江绵延,
将三峡晕染成醉人的中国红。
秋霜暗染小三峡。摄影/汪长征
中国国家地理和巫山文旅
联手打造的
2025巫山红叶季·
中国国家地理三峡龙脊徒步挑战赛
已经开赛,邀请大家出发,一起来
感受红叶与山河大地的交响曲。
1
巫山红叶别样红
自然造化与科学密码
巫山红叶的红,透着通透和大气。
作为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红叶观赏地,巫山区域的红叶主要是黄栌,占比超过80%,再加上枫香、黄连木等其他乔木,形成了色彩层次丰富的景观带。
斑斓漫卷铺锦绣。摄影/江智毅
和北方红叶开得快、落得也快不一样,巫山红叶的变色有自己的节奏,
从海拔1800米的山顶开始,形成“山顶红透、山腰染赤、山脚含绿”的景象,橙色、黄色点缀其间,与山间江面飘摇浮动的巫山云雨一道,共同形成一幅壮阔又斑斓的江山秋云图。
云纱半掩醉秋山。摄影/江智毅
更重要的是,巫山红叶有着近两个月的观赏期。红色将慢慢沿着山体蔓延下来,隔几天去看,都能看见不一样的江山红叶之美。
巫峡口上文峰塔,落日气清霜叶红。摄影/汪长征
这份红能保持这么久、这么鲜艳,和当地的气候、植物特性分不开。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显示,秋天昼夜温差稳定超过10℃时,黄栌叶片里的叶绿素会慢慢分解,花青素开始增多,叶子就会从黄绿色变成绯红、艳红。
斑斓之美,恰若神女打翻调色盘。摄影/江智毅
巫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降水适中,秋天温度大多在9—17℃之间,少有“断崖式降温”,延缓了叶片枯萎掉落。
巫山红叶的核心树种黄栌及乌桕、枫香、黄连木等的自然叶色持续期较长(黄栌、乌桕约 40 天,枫香可达 60 天),红叶能保持更久。加上不同海拔的红叶变色、落叶时间错开,使得整体观赏期从11月初延续到1月份,长达2个多月。
红叶青山云外斜。摄影/王正坤
2
江山红叶两相宜
地理十字路口的壮阔基底
亿万年来的地质变化,给红叶提供了绝佳的舞台。
巫峡有着让人心醉的喀斯特绝壁的垂直之美
摄影/王正坤
这里是万里长江和中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的十字交汇点,西边连着四川盆地,东边接长江中下游平原,这种特殊的区位,造就了“高山深峡映红叶”的独特画面。
云横巫峡秋江碧,叶染峰头晓雾轻。摄影/王思政
巫山山脉是东北-西南走向,全长300-400公里,平均海拔1000-1500米,最高峰乌云顶海拔2441米。经过燕山运动形成的背斜构造,让巫山十二峰拔地而起,峰峦之间形成了46公里长的巫峡。
瞿塘峡,初日高林,秋霜浸染漫山红。摄影/王正坤
三峡大坝建成后,原来的激流险滩变成了平静的高峡平湖,长江在这里碧绿通透,和两岸崖壁、高峰、由上到下渐次染红的霜叶形成鲜明对比。
山水相映,让景色更有层次——高处是覆盖着红叶的喀斯特峰林,低处是四季常青的针叶林,江面上倒映着山崖的影子,构成了立体的山水景观。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轻流。摄影/江智毅
数据显示,巫山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5.3%,有417种高等植物在这里生长,为丰富而多元的红叶景观打下了扎实的生态基础。
秋云红叶晚萧疏,野水空山入画图。 摄影/王思政
更美的是,巫山多云雨,滔滔云海弥漫巫山,将之衬托得景致空灵、气韵流动。由于巫峡谷深狭长,日照时短,峡中湿气蒸郁不散,容易成云致雾,有的像瀑布一样垂挂绝壁,有时又聚成滔滔云纱,宛若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巫山之美,千百年来深入中国人的梦中,有元稹之诗为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林壑秋云满,烟岚翠霭重。摄影/薛礼亮
云雾秋冬晨暮尤盛。云雾如纱幔飘摇,漫过红叶林,朱红叶片在烟雨间隐现,时而浓烈,时而朦胧。澄碧长江穿峡而过,碧水映云影,红叶点江天,烟雨、红叶与奇峰、峡谷、江水相融,成就一幅虚实相生的山水秘境。
3
词赋满江是巫山
红叶江山隐现千年文脉
巫山红叶的美,早就被写进了古往今来的漫江辞赋里。
波光摇碎半山霞。摄影/江智毅
“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在《秋兴八首》里,用霜露打红的树林起笔,写出了巫峡的雄奇和秋天的氛围,构建了霜后红叶和山河气象的组合。
李涉的诗里有“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云雾散开后,红叶倒映在碧潭里,透着秋景的绚烂和柔美。
陆游坐船经过三峡时,写下“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神女峰下神女祠,危崖林杪梵宫幽。摄影/简毅
当代诗人李自平在《巫山之上看红叶》里写得更直接:“漫山遍野的红,把我托向俯视一切的高度,我的每一根血管,都红得透亮”,敞亮亮地说出了站在红叶丛中的震撼。
4
红叶之上、云端漫步
中国国家地理三峡龙脊徒步挑战赛
2025第十九届巫山红叶节期间,
中国国家地理三峡龙脊徒步挑战赛,
正式发枪启动。
秋光龙脊正当时。摄影/江智毅
同期,中国国家地理还特别邀请了多位不同领域的知名人士、抖音创作者共赴巫山,徒步行走三峡龙脊,感受江山壮阔,并在长江之畔进行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江山对谈”。
江山对谈
抖音旅行创作者 @冒险雷探长
作为特约主持人,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李栓科、
北京大学教授 解虓虓、
重庆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张海鹏,
以及
世界冠军 宁泽涛
坐定江畔,在江山红叶之中,
分享了对巫山的自然和文化解读,
和行走巫山的感受。
李栓科社长、宁泽涛
张海鹏、冒险雷探长、解虓虓
宁泽涛表示,
巫山之美,
让“课本里的景象在眼前具象化了”。
中国国家地理三峡龙脊徒步挑战赛,从11月22日到12月底,每个周末都会在三峡龙脊举行。
三峡龙脊步道依托巫山的背斜构造修建,到江面海拔落差最高达800米,在山脊上蜿蜒起伏,沿途红叶相伴,你能把“江山红叶两相宜”的景色看个够。
龙脊高阶俯巫城,江澄秋色明。摄影/汪长征
山脊一侧是几乎垂直下切的崖壁和澄碧一色的高峡平湖,一侧可远观碧水浮动之上的巫山县城,层层叠叠的房屋布满山坡,宛若一座“小香港”。
步道尽头的登龙峰海拔 1130 米,为巫山十二峰的江北六峰之一。立于峰巅,可见四面群峰奔涌如潮,云雾漫过,朱红与苍绿交织。清晨或黄昏时分,常见巫山云雨缭绕山巅,云端行走,山河隐现,更是美不胜收。
人随栈道悬天舞,抛向秋山云海间。摄影/高嵩
这场徒步比赛不只是考验体能,更像是一场近距离了解地理的旅程。参与者会穿过红叶的垂直景观带,能亲眼看到黄栌从绿到红的变化,感受喀斯特地貌的特别和长江的壮阔。
三峡龙脊,远处的高峰为登龙峰。摄影/江智毅
神女天路,正对着江对岸的神女峰。摄影/汪长征
徒步挑战赛的优胜者,将得到中国国家地理与安踏的联名款冲锋衣、《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年度订阅卡、2026年《长江四季》红框日历这些专属礼品,还有巫山本地的特色奖品——皮薄馅足的巫山包子、巫山脆李酿的美酒等,让味觉也能记住这次红叶之旅。
江畔叶欲燃。摄影/江智毅
巫山红叶
早就不只是一处自然景观,
而是地理、生态和文化融合的载体。
一片红叶,
点染三峡秋韵。
红叶醉流霞,秋梦下云帆。摄影/汪长征
这个秋冬,不妨走进巫山,
奔赴一场红叶与江山的约定。
在三峡龙脊步道行走,看红叶斑斓、
看“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中国国家地理,
邀请你赴这场山水之约,
在漫山红韵中,
阅读这波澜壮阔的秋色。
撰稿/排版:林非
图片摄影:王正坤 江智毅 汪长征 等
(广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