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贵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息烽专场)在贵阳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息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丁晓光就息烽文旅事业回答记者提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军 摄
丁晓光介绍,“十四五”以来,息烽依托红色、温泉、生态、乡村等资源禀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产业发展向好,带动效应持续放大,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6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80亿元,今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丁晓光表示,“十四五”期间,息烽大力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静陈列”转为“动沉浸”。持续擦亮红色文化这个底色,构建“精神传承+沉浸体验+消费转化”红色旅游链条。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推出《忠魂曲-石榴花开》系列实景演出,实现展陈方式从“静态陈列”到“沉浸式体验”跨越,让红色经典“活”起来,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40%。推出中央红军长征南渡乌江《三大渡口》《三场战斗》,堡子半边天《巾帼故事》等系列短视频,播放量1000余万次,红色文化传播影响力持续增强。五年来,息烽红色旅游接待团队1.8万批次,接待游客1300余万人次,占全县接待游客量的36%,相继获评“高质量发展红色康养文旅休闲名县”“高质量发展红色研学文旅目的地”。
温泉利用“热”起来,“热资源”转为“热经济”。充分发挥氡泉资源,持续解锁“温泉+运动+美食+康养”多种体验,新增3个温泉项目,推动温泉康养集群化发展,形成息烽温泉疗养院、南山天沐温泉、南山驿站温泉、南山积木世界温泉为支撑的“四泉汇涌”格局。以温泉为重点依托,A级景区数量较“十三五”增长200%,同时成为全省拥有2个金汤级温泉旅游度假地的县份之一,昔日“热汤”变“金汤”,温泉水变成“财富水”,获评“2023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五年来,温泉康养接待游客量450万人次以上,实现温泉康养旅游收入54亿元。

乡村生态“美”起来,“好生态”转为“好效益”。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全域旅游,相继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体旅示范村1个,省、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围绕乌江、南山驿站等资源和优势,推出一批乡村精品民宿,旅居床位达5000余张,推动游客“过路”变“过夜”,旅居产业逐步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持续举办西望山越野挑战赛等体育赛事,实现“一场赛事激活一片区域消费”。美食频频出圈,阳朗辣子鸡被评为贵州十大美食、其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步,息烽将持续围绕息烽资源禀赋,聚焦“六爽”和“吃住行游购娱”业态,全力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样板区、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 吴兵
编辑 罗昌
二审 何欣
三审 胡丽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