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杭州街头、西湖边、文创园区里,反复看到同一个现象:
法国游客明显多了。
但他们却跟印象里“标准游客”完全不同。
不在河坊街排队买葱包桧、不在湖滨商圈疯狂扫货,甚至连灵隐寺的香客队伍里也少见他们的身影。
于是坊间就出现一种声音:
“他们打着旅游的幌子,不旅游、不吃美食,到底来干嘛的?”
说实话,我也被勾起好奇心。
于是我查资料、跑景区、问民宿老板,还和几个来杭州出差的法国人聊了聊,越了解越觉得这件事背后其实特别暖,也特别值得骄傲。
一、他们确实来了,而且是“明显变多”那种
为什么我敢肯定法国游客真的增长了?
因为数据早就说明了一切。
据2024年文旅部及杭州文旅局公开数据,中法互免签证政策优化后,法国赴华游客量同比涨幅超50%,杭州作为中国华东地区核心旅游目的地,法国游客接待量稳居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前列。
杭州西湖景区、良渚古城遗址(含良渚博物院)、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等核心场所,均已升级法语导览服务、双语标识牌,部分场馆新增法语语音讲解系统;运河文化街区核心节点也已完善多语种指示标识。
杭州景区、商圈、酒店、机场等涉外核心场景的外卡支付覆盖率持续提升,涉外医疗服务点布局不断完善,城市多语种应急热线也已同步优化。
这说明一件事:
杭州正在从“旅游热门城市”向“国际友好城市”稳步迈进,而法国游客,正是这波变化中最鲜明的见证者。
二、他们为什么“不像游客”?我越查越觉得答案特别积极
这部分,是我写这篇文章最想分享的。
01 他们的“来杭州”,更多是深度型,而不是打卡型
法国游客的特质是——
偏爱静谧、注重体验、痴迷文化质感。
所以你不会在网红美食店看到他们排长队,
但你会看到他们在良渚博物院的玉琮展品前驻足良久,认真研读考古说明;或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考古现场,感受距今5000年的文明痕迹;
在西湖苏堤的长椅上静坐,对着湖面和远山发呆;
在胡雪岩故居的庭院里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江南园林的移步换景。
他们的“旅行方式”不是赶场,而是沉浸式感受;
不是“拍照发圈”,而是“与城市对话”。
说实话,我反而觉得,这是对杭州文化最真诚的尊重。
02 很多法国人来杭州,其实是“商务 + 文创 + 学术交流”三合一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在我走访的酒店、文创园区负责人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
“设计代表团”
“数字经济考察团”
“文化交流使者”
“高校合作项目”
他们来杭州不是为了吃喝玩乐,而是:
考察杭州的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发展成果(相关产业园区、公开示范项目等)
对接文创与时尚设计合作(如西湖文创园、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参加中法设计论坛、艺术展
走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推进学术交流
探索文化IP联名、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表面看他们像游客,
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设计师、企业高管、大学教授、文化策展人。
他们来,是带着任务、带着思考、带着合作意向来的。
所以你才会感觉他们“不像游客”。
其实是因为——
他们来杭州的目的,比一般游客要“深”得多。
03 他们在寻找一种“诗意、宜居、有生活美学的城市感”
我问过一位来自巴黎的设计师:
“你为什么喜欢杭州?”
他给了我一个特别暖的答案:
“杭州把自然、历史和生活,揉得恰到好处。”
他说,他们非常喜欢杭州的三样东西:
诗意感(西湖、运河、西溪的山水画卷)
宜居度(慢节奏的生活氛围、干净的街道、完善的便民设施)
美学感(从园林到文创,从建筑到日常,都藏着精致)
对他们来说,这种沉浸式的城市美学体验,比吃美食、买纪念品更有吸引力。
三、他们“不吃、不逛”,不代表不喜欢杭州
有人误会了,以为法国游客对杭州“不感兴趣”。
不,他们只是“默默地欣赏”,一种特别法式的喜欢。
他们喜欢在西湖边散步很久,
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为了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境。
他们喜欢在小河直街的老巷子里闲逛,
看原住民与新业态共生的烟火气,偶遇临街茶馆、手作小店,体验真实的江南市井生活。
他们喜欢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里静坐,
从采茶、制茶到品茶,完整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他们喜欢跟非遗传承人聊天,
了解西湖绸伞、王星记扇子的制作工艺,而不是只买成品。
他们喜欢的,是一种
有诗意、有美学、有烟火、有质感的杭州。
四、说句真实的:这波法国游客的出现,是杭州赢得的尊重
我越研究越觉得这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大事。
01 杭州的国际接待能力,真的上来了
从法语服务到外卡支付,从文化解读到便民设施,
一个城市是否愿意为外国游客打磨细节,最能体现它的包容与格局。
杭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细腻。
02 法国游客更愿意把杭州当作“中国文化与现代发展的窗口”
因为杭州具备三大核心吸引力:
江南文化的独特韵味(园林、非遗、茶文化)
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数字经济、智慧城市)
宜居宜游的城市氛围(自然与城市的完美融合)
这三点叠加在一起,让杭州成为法国游客了解中国的优选目的地。
03 文化保护、生态治理、产业升级、文旅优化,正在被世界看到
杭州多年来在西湖申遗、良渚保护、数字经济发展、民生设施完善上的努力,从来都不是“自说自话”。
法国游客的增长,就是最直接的认可。
他们的到来,是一种肯定、一种欣赏、更是一种信任。
五、我想对杭州说一句:你值得这样的“关注”
我是真心这么觉得。
杭州这座城市,有诗意、有底蕴、有活力。
既温婉,又大气;既传统,又现代。
它像一杯醇厚的龙井,
不能大口猛灌,
必须慢慢冲泡、细细品味,才能读懂其中的甘醇与清香。
法国游客现在做的,就是这个动作: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读杭州、品杭州、理解杭州。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城市魅力吗?
如果有人问我:
“法国游客来杭州,不旅游不吃喝,到底图什么?”
我会这样回答:
他们不是来“玩”的,他们是来“感受、探寻、交流、建立共鸣”的。
这不是冷漠,
这是另一种成熟的喜欢。
也是杭州这座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