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自芙蓉街到曲水亭街,再至大明湖,就如登山一般的享受。芙蓉街是与尘世接壤的山脚,曲水亭街是渐入佳境的中途,大明湖则是“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超然世外的飘飘欲仙。
从世外桃源般的曲水亭街走出,已是夕阳西垂,但大明湖的波光晃在眼前,无论如何还是要去的。一路走来,虽听着泉声,伴着泉水,但时间所迫,不曾探访一处泉眼,只能去万泉汇就着大明湖一并跟她们简单打个招呼了。或许还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又或者是大明湖真的很大很深,既能集万泉于一身,亦能集泉城精华于一身,自然的、人文地历史的,融汇古今,包罗万象。李白、杜甫、曾巩、易安、稼轩、刘鹗、乾隆、毛泽东、周恩来……单是这一个个名字,便厚重的压得人透不过气,欢喜得忐忑不安,所以担心这支拙笔没有力量与深度。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吧。
小心穿过车辆飞驰的马路,再穿过修葺一新、流光溢彩的明湖牌坊,烟波浩渺的大明湖便呈现在了面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千古佳句也便顺口而出。晚霞染红了万顷碧波,双腿也倍感疲乏,便坐于扇面亭小憩。遥望湖中的历下亭,八角重檐,古朴典雅,四面临水,绿柳环绕,视野开阔,宛如仙境。若非此,诗圣大概也吟不出“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若非此,乾隆帝也不会留下手书龙迹。当然,若非此,历下小亭也不会名扬天下,引无数文人墨客、凡夫俗子一登为荣。怎奈船家已收工,只能“望洋兴叹”了。
在我这个位置观看,几乎与历下亭在同一轴线上的超然楼被晚霞镀了一层金边,越发的壮观灵秀。即便登超然楼,能览明湖全貌,感受超然致远,竟也懒得挪动双脚了。也想感受一下易安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怎奈鸥鹭还在,但藕花尚浅,舟已归岸。不妨就这样浮光掠影地看一下吧,因为如果要游遍明湖,只一味低头疾走恐怕也来不及了。索性便赖在了此处,默默欣赏明湖落霞,鸥鹭竞飞,静静倾听万泉交汇,湖水拍岸。这也是一种超然吧?无需登楼已超然,懒人如是说。
晚霞落尽,黄昏笼罩而来,鹭鸟已归了巢穴。大明湖的黄昏没有大海的黄昏壮阔,也没有沙漠的黄昏苍茫,却有一种难得的清静、踏实、祥和。不管是多奇绝,多灵秀,多厚重,一切都从容隐于渐渐涌起的黑夜。就像济南人,在匆匆忙忙的现代生活中,依然保持着温厚与淳朴。或许正因了此,芙蓉街、曲水亭街、大明湖才得以历经千年而鲜活于世吧。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超然呢?
作者:徐茂明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