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东莞市“百千万·登高看”清溪镇第六届旅游登山节启幕。千名登山者沿着山道向紫烟阁进发,脚步踏过的是银瓶山间石阶,也是清溪以文旅为纽带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新路径。
从第一届到第六届,登山节早已不只是简单的体育活动,它逐年生长、不断拓展,如今正带领清溪“登”一座关乎发展、融合与未来的“山”。
这座“山”,是打破壁垒、全民参与的“共享山”。
“开门办赛”不是本届登山节才有的新鲜事,却是多年来贯彻始终的核心逻辑。随着一届届的打磨,清溪搭建起更包容开放的平台——多部门及各商会、协会共同发力,吸引超200名企业家、600多名企业员工报名,企业员工占比超六成。
把“舞台”交给更多人的登山节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企业家展示担当的窗口、企业员工融入城镇的纽带。循着山道,普通市民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参与感。
这座“山”,是突破常规、精打细算的 “创新山”。
办活动最怕“大手大脚”,也怕“墨守成规”。秉持“花小钱办大事”的登山节,本届活动向东莞户外运动登山协会嫁接资源与平台。曾南北坡登顶珠峰的东莞登协协会会长林志勇,本身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东莞好人”。他的多重身份和“名人效应”以及市场化运作思维,为活动引来了更多优质资源。
精准破局后,登山节变身登山竞技、亲子娱乐、美食体验、文化展览、消费乐购于一体的活动,全方位展现清溪文旅体融合发展新成果,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培育消费热点。
与此同时,活动形成了可持续的多赢格局:因专业机构的介入而效益更高,同时也扶持本地专业协会成长,为清溪未来文旅体事业发展埋下种子。
这座“山”,是政企同心、聚力发展的“共融山”。
26家单位及企业的赞助为登山节注入了力量。开幕式颁发给赞助商的荣誉牌匾,也是清溪营商环境的“活名片”——企业愿意主动投入,源于对清溪发展前景的信任;愿意参与城镇活动,源于融入地方、共担责任的自觉。
当企业家与一线员工并肩登山,当市民在山道上感受城镇活力,登山节早已超越了“体育+文旅”的范畴,成了串联起自然风光、地方文化与群众生活的“纽带”,“共建共享”的理念在每一步攀登中愈发清晰。
六届登山节,登的从来不是一座静止的山。
从体育赛事到文化盛宴,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清溪用一场持续六届的活动,探索着镇域发展的新可能。在“百千万工程”的指引下,这座小镇还将继续“登山”,每一步扎实的攀登,都在为清溪的明天积蓄更强劲的力量。
南方+记者 马新杰
【作者】 马新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