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口天气不错,20多度的恒定气温,从早照到晚的太阳,到处绿莹莹、花簇簇。
此时季节,国内再没有比这里外出更为惬意的舒服感了。
时下正值海南旅游的旺季。
笔者抽空到好久未去的海口水巷口骑楼老街转了一圈,发现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和前几年景象区别更为明显的是,街区满眼外国人。
一群逛累了的老外,在临街店铺前以各种闲散的姿态坐着、聊着,喝着椰子、品尝着各色小吃……
笔者在老外中间找一空位坐下,瞬间有一种到了国外的感觉。
脑海里一下子与国际旅游岛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联系起来了。
外国游客的穿着看上去更为休闲随意,大部分都是男的穿着短袖短裤甚至拖鞋,女的身着各色裙子,和国内游客打扮时尚、更为讲究的面貌有些区别。
面对搭讪和拍照,老外们都很和善友好,而且还主动配合。
除了肤色、发色有很大区别,这些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混在一起,行为都大同小异——拍照、自拍、看得乐,购物、吃喝、找厕所。
在这些外国游客中,情侣结伴,举家出游的居多;单身一人的,最明显特征是背个塞得满满的大背包,走得更为闲散、更为自由。
女的爱购物拍照,男的在旁边做好服务,这些基本操作国内外游客是不约而同的。
一位戴牛仔帽的男子陪着妻子在一家店里买了些小吃,他们用微信支付付了钱。
不少商户说,外国游客们们现在使用移动支付方面溜得很。
在一家古玩店,一位女士看中了一件饰品,跟在她后边的男士拿出现金付了款。
仍有部分老外不习惯用移动支付。
一位妻子看到一家鲜花装饰的门面径直走过去摆好姿势,老公快步上前用手机为她定格了这个美好瞬间。
一位金发女子拿着自拍杆,对着镜头不断做各种手势边讲边拍……
一对老年夫妇十指紧扣在边走边看边交流心得……
这些外国游客在骑楼老街自然而然的一幕幕景象,让人觉得此时如此岁月静好!
现在来海口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了!
这是长居这里的许多人最直观的感觉。
这两年,海口旅游确实呈现出新变化,外国游客数量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免签政策优化、国际推荐官推广及文旅业态创新。
据官方数据:
2024年12月起,海口美兰机场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半年内吸引超2600人次外籍旅客,同比增长187%。
为推动过境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美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动机场、航司及文旅部门加强过境免签政策宣介,在口岸现场提供多语言的引导及政策咨询服务;在口岸签证处设立“临时入境许可申请专区”,实行“专区受理、专人专岗”;实施过境免签旅客信息预报预核机制,旅客等候时间压缩超50%。
今年以来至10月15日,海南出入境人员超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4%,较2024年提前59天;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共1.7万架/艘次,同比增长16%。
其中入出境外国人超过106万人次,占总出入境人数的53%;免签入境外国人达43万人次,占入境外国旅客总数的88.9%,同比增长63.6% 。
免签入境已成为外国人来琼主要方式,较2019年同期增长19.6% 。
免签政策放宽后,允许外国人以商贸、访问、探亲等事由免签入境,进一步促进入境流量增长。
随着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升级,当前已有86个国家可免签入境海南,海南国际客运航线扩容至79条,“免签+直航”使自贸港“磁吸效应”愈发显著,吸引了更多外国人前来海南。
为了吸引更多外国人来海南,海南省去年4月出台了16项“外籍人员在海南工作生活便利化举措”,涵盖入境通关、停留居留、办事指南、通信服务、支付服务、医疗就医、法律服务、纳税申报、社保参保、职业资格、投资兴业等多个方面。
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包”激励以及国际航线拓展,为海口带来源源不断的国际客源。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海口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0.75万人次,同比增长5.84%;实现入境游客总花费2730.16万美元,同比增长23.55%。
据海南日报报道,去哪儿旅行大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海口首次跻身最受外国朋友欢迎的国内城市前十名,与上海、北京、广州等传统旅游城市并列。这一趋势的背后,是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是海口助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实际成果。
海口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是好事。
一直以来,海口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远不如三亚,谈起国际性底气不足。
如今海口的外国游客多起来,国家免签政策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红利是主要诱因。
再过22天,海南全岛将封关,自由贸易港将进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全新阶段。
海口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既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核心承载区,也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点城市。
封关后,海口作为核心城市将面临国际竞争加剧、服务升级压力、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等挑战。
比如,和国内重点旅游城市比,海口在旅游体验感、景点和产品丰富性等方面差距仍不小,把更多外国游客留下来过夜消费,仍是短板。
幸亏前几年下大力气把百年骑楼街区进行了整治开发,否则,每个省市区都着力打造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海口,是拿不出一个像样的了!
但是这个老街区目前的开发仍滞后;对游客来说,可看的就水巷口标杆街区那一小段,不到半个小时就逛完了。
其它相连的骑楼街区虽对建筑进行了修葺加固,但管理和体验感与标杆街区比是两个世界。
海口目前看上去还行的的滨海景观和配套,多为近些年才逐步完善而成,整体仍缺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动态体验感。
比如,这里至今连一个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自由贸易港核心承载区相匹配的海洋公园或者主题公园都没有。
来海口看海景逛公园?赏椰树吃海鲜?这些元素对于绝大多数外国游客来说,并不具有很黏的吸引力。
当一个初来乍到的游客问本地人,哪里值得去看看?想来想去还是那句“先去骑楼老街”看看。
但是去了骑楼老街又怎么样呢?
失望比较多!
体验感并不那么“惊艳”,街区内除了建筑古朴有别于现代化高楼大厦,其它没什么明显的特色。
在街区转悠时,发现穿着旗袍直播开椰子的女主播竟然是最吸引游客驻足的,游客们一波又一波围着看她开椰子。
一个导游举着旗子,领着一群外国游客,边走边讲;游客们竟然也被这个开椰子的主播给吸引围了过去,导游催促都没人理。
老外游客们会不会误以为美女开椰子是专属骑楼老街的动态表演项目呢?
相比其它静态等候顾客来消费椰子的店面,这个女主播的生意显然要好很多!
还有,临街店铺内的商品品种并没有以前那么丰富了,都是逐利而跟风,同质化现象越来越多,有着像丽江等国内历史文化街区那样过度商业化的趋势。
“与其再造一个新消费街区,不如集中精力财力下大力气精雕骑楼老街。这里是活着的历史,看得见摸得着,是有很多故事可讲的;是最适合打造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应该让它的文化底蕴发出时代强光。”
这是一个游客游览了海口东坡老码头文旅综合体后给出的建议。
“椰风海韵”作为海南旅游的招牌元素,喊了几十年,早都该换一换了,但是,又该换成什么呢?
更新国内外游客对海南旅游几十年一贯的刻板印象,可不是换个口号就能扭转的,得有承载口号分量的真东西。
自贸港封关运作是海南千载难逢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多方面都等着以此为契机最终实现脱胎换骨。
海口作为海南的中心城市,能否在旅游业上也成为真正的中心呢?
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今年年初,海口锚定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发展定位,提出要打造“六个之城”。
“六个之城”即:自由便利开放之城、产城融合创新之城、时尚消费活力之城、低碳绿色生态之城、全龄宜居幸福之城、魅力海岛人文之城。
“六个之城”被写进海南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海口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到了更加具体清晰的发展方向。
为了着力提升海口入境游客人数,大力塑造海口国际化旅游服务品牌,海口市委明确提出,利用海南自贸港免签等政策,争取更多高品质国内外知名文艺活动落地海口,打造“国际演艺之都”进一步聚人气、引流量。
为了深度挖掘海口人文魅力,传承发展海口特色文化,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海南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海口将加快骑楼、府城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支持“海南双璧”等主题文艺创作。有效利用,引导国有文艺院团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机制,加快发展游戏动漫、文化创意、数字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
如今的海口,经过不断投入建设和“穿衣打扮”,站在天际线,看她魅力直逼一线。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国家战略的有力推动下,期待一个具有顶级气质和深度内涵的新海口,一定会为时不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