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西南部的千里边界线上,防城港、百色、崇左三座城市如璀璨明珠串连成链。近年来,广西推动边境旅游从单一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打造文旅黄金廊道,让边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描绘出“边民富、边关美”的生动图景。
跨境旅游受青睐
初冬时节,中越边境地区旅游热度不减。崇左市大新县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内广场上,中越边关风情文化旅游生活季活动热闹举行。越南独弦琴演奏、奥黛风情走秀引得游客驻足,水枪大战、泡泡派对等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不用复杂手续,5分钟办好通行证,一天就能畅游中越两国瀑布!”江西游客吴意赞叹不已。
2023年9月,全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试运营。游客通过“中旅趣边关”小程序预约,凭身份证即可快速通关,沉浸式体验“一步跨两国”的独特魅力。2024年10月正式运营后,合作区推出中越商品展销、跨境民歌会、千人长桌宴等系列活动,至今已累计接待出入境旅行团2937个,服务游客超4万人次,其中,越南及东盟国家游客占比超30%。
边界线上,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游客络绎不绝。今年3月,友谊关下的崇左市凭祥市公安局上线“边境旅游预约在线办证系统”,整合以往线下完成的预审环节,提升旅行社报团效率。截至9月9日,该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办理边境旅游证等各类证件同比上升70%。
今年,广西凭祥和越南谅山陆续开启“游客使用通行证2天1夜旅游项目”、中国(浦寨)—越南(新清)通道跨境旅游,打造“中越边关旅游节”等文旅交流品牌,让古老关隘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防城港市联合越南打造“一船游两国”旅游产品,推出特色线路,让游客在航行中领略中越界河风光。截至10月16日,防城港东兴口岸今年出入境旅客已达763万人次,同比增长12%。湖北游客汪女士感慨:“在这里,不用出国就能买到东南亚特产,感受浓郁异域风情。”
特色景区有内涵
文化赋能,让边关旅游更有内涵。
在位于百色市靖西市的“绣球之乡”旧州古镇,游客不仅能欣赏壮家民俗风情,还能学做绣球、看铜鼓表演,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鹅泉的开发思路就是‘静、净、绿’,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靖西市新发展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老牌景区,鹅泉通过生态保护与设施升级,让静谧的田园风光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在防城港市,防城区白龙村将老房屋改造为涵盖民宿、美术馆的“涂海艺术村”,吸引众多画家写生、年轻人打卡;东兴北仑河口景区正打造“三街五坊十景”,开通20千米中越界河游线路,游客可沿途观赏中国万亩蚝排、越南民族广场等景观。
在崇左市,大新县新晋景区峒那屿湾的石林、叠瀑、河湾等景观,壮美非凡,吸引着游客前来感受;龙州县天琴壮寨在“春龙节”期间举办中越边关文化活动,游客可体验天琴演奏、壮锦制作等非遗项目,品尝簸箕宴、长桌宴等特色美食;宁明花山景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核心区,每年“三月三”举办骆越先祖祭祀活动。
百姓日子更红火
“现在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村里的变化,崇左市大新县德天村党总支书记麻成武满是欣慰。
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边境村落,依托德天跨国瀑布资源,以“支部+公司+边民”模式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全村286人,有156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员工平均月收入达5000元。
脱贫户黄绍武是受益者之一。“以前住泥瓦房,靠种玉米、八角过日子,现在开竹排,旺季月入8000多元,年底还有3万多元分红。”他驾驶着竹排穿梭在瀑布间的界河上,一脸幸福。如今的德天村,旅游年收入达2500万元。
原生态壮族古寨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隘江村陇鉴屯加固修缮干栏式建筑,打造“德天壮家古寨”景点,引进企业入驻经营。
“现在日接待游客超千人,去年收入超300万元。”隘江村党支部书记梁海东介绍,村里开发了讲解、民俗表演等36个岗位,28个脱贫户实现稳定就业。
“我们着力打造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边境游、跨境游已经成为崇左开放发展的新名片。”崇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班华勤说。
随着旅游带建设,今年前10个月,靖西市龙邦口岸累计接待出入境游客14.8万人次,同比增长22.32%,口岸所在的护龙村20多家越南特产店顾客盈门。
(本报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 本报通讯员 严艺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