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渭南1项目入选全国“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典型创新实践名单。
陕西网讯(记者 陈冰娟 实习记者 南诗薇)近日,渭南1项目入选全国“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典型创新实践名单,“数说华脉”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同步启动,新华社聚焦渭南同州梆子,韩城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初冬合阳洽川湿地成鸟类乐园,白水县开启“非遗好物”评选,合阳县图书馆送图书进基层,多举措推动当地文化传承与惠民服务。一起来看看近日的文旅资讯吧。
渭南非遗入选 数艺大赛启幕
【渭南1项目入选全国“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典型创新实践名单】近日,2025非遗品牌活动推广周非遗品牌建设研讨活动在云南大理举办,中国旅游出版社正式揭晓2024“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典型创新实践名单,该名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评选,全国共51个项目脱颖而出,渭南1项目——《渭南:“让心回家”非遗体验官,引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功入选,彰显渭南非遗传承创新的亮眼成果。
【渭南市博物馆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启动】近日,由渭南市博物馆与陕西广电·西西新闻联合主办,AI创意•中国承办的“数说华脉”渭南市博物馆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已正式启动。经主办方统计,截至目前,已收到170余份参赛作品,作品涵盖IP形象设计、平面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创意短片制作四大赛道,现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线上展出。
新华社聚焦非遗 洽川初冬美
【新华社聚焦渭南】近日,新华社聚焦渭南大荔同州梆子,让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作为中国梆子戏的先声,同州梆子那清脆铿锵的枣木梆子声,不仅承载着古同州千年的文明记忆,更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独特的声腔印记。
【非遗活态传承焕新彩】近日,国家级非遗项目“韩城行鼓”代表性传承人梁志民,在古城景区隍庙古街区,一边指导学员排练,一边向记者讲述非遗传承的新变化。除此之外,在韩城市还能体验剪纸、花馍制作等游玩项目。这一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非遗成为提升旅游品质的“加分项”。
【初冬洽川藏惊喜】近日,初冬的合阳洽川湿地,已然变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唯美画卷。这里水草茂密,为鸟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鸟儿来这里栖息,目前已发现丹顶鹤、大鸨、黑鹳、苍鹭、白天鹅等珍稀鸟类200余种。
白水非遗评选 图书基层惠民
【非遗好物评选活动】近日,白水县文化馆、白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启动首届“非遗好物·白水有礼”评选活动,目的是为了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非遗产业活力,拓宽非遗相关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就业增收,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时间自公示之日起至2025年12月25日。
【图书进基层活动】近日,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合阳县图书馆“流动图书车”驶入路井镇,以“四送六进”文化惠民为抓手,开展“文化润民心 书香满合阳”流动服务进基层活动,让乡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
新华社聚焦渭南大荔同州梆子。
韩城市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此来提升旅游品质。
洽川湿地是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中西部候鸟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合阳县图书馆开展流动图书车进基层活动。
渭南每日文化旅游资讯微报,由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陕西网渭南站,渭南网每日综合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