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的交通条件让游客实现了“快进慢游”。青海日报记者 董志勇摄
“大家早上好!我是毛毛。此刻,我正站在海拔4024米的同宝山山顶。这里是观赏同宝山日出的绝佳机位……”
11月22日清晨,6时47分,深蓝色的夜幕尚未褪去,山顶的观景台上已经聚集七八百名专程来看日出的游客。寒风凛冽,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同宝山露营基地的客房部经理叶力毛裹着厚厚的防寒服,在人群中熟练地支起手机,开始了她的清晨直播。
地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同宝山是青海湖北岸唯一能够全方位欣赏青海湖全景的“制高点”。站在山巅,万里烟波的青海湖、如金铺岸的沙岛、无限风光的金银滩草原、见证荣光的西海镇尽收眼底。山脚下,就是叶力毛工作的露营基地。
“基地2023年4月筹建,5月底开始边建设、边营业。”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海湖乡同宝村人,叶力毛对这片土地再熟悉不过。但当她站在新建的露营基地前,心里却直犯嘀咕——那条通往山顶的简易沙石路,雨天泥泞陷车,雪天彻底封路,就连越野车也只能勉强通行。
这样的地方,真有游客愿意来吗?
彼时的同宝山还是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新景区,别说外地游客,不少当地人都未曾涉足。来这儿旅游,确实是件新鲜事。让叶力毛意外的是,开业第三天,就有两名游客通过网络平台找了过来。
“那天正好下大雨,建设中的基地一片泥泞,山路更是难走。”看着满脚是泥的游客,叶力毛心里满是忐忑。
然而,当雨过天晴,湛蓝的青海湖展现在眼前时,一位游客擦着脚上的泥,露出灿烂的笑容:“太值了!等路修好了,我们一定带更多朋友来!”
可寒冬终究如期而至,基地不得不暂停营业,员工回家“猫冬”,同宝山重归沉寂。
“当时越想心里越没底,这同宝山怕是永远也闯不出冬季旅游的名堂。”整个冬天,山上只有风雪拍打帐篷的声音,牧道上难得见到人影。
转机在2024年悄然降临。达玉五谷至同宝山的道路完成第一次升级改造。
路况改善后,游客逐渐增多。从开业到2024年10月底,基地累计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然而,四级沙路仍然难以克服冬季冰雪的考验,营地再次陷入“猫冬”的困境。
真正的蜕变,发生在今年。
4月,达玉五谷至同宝山公路全面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两个月后,由海北州交通运输局实施的达玉五谷至同宝山的13.2公里上山路和温都垭口至将军梁的13.7公里下山路陆续开通。普通轿车和大巴只需半小时便能轻松登顶。
焕然一新的公路,仿佛为同宝山打开了“流量开关”。游客纷至沓来,基地接连实现三项突破:单日游客量超1.88万人次,刷新客流量纪录;单日收入破10万元,营业额大幅提升;连续10天满房,入住率创下新高。
“截至10月中旬,同宝山接待量已突破33万人次。客流高峰时,基地推出的‘邱小姐咖啡’‘邱小姐拉面’等网红单品供不应求。”
好消息接踵而至。为快速缓解交通压力,让更多游客感受同宝山的魅力,温都垭口至将军梁道路于9月23日全面完工。至此,同宝山景区两条主干道全线贯通,形成环线交通网络。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十四五”时期青海交通网络的跨越式发展——预计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30亿元,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3万公里。
在这幅宏大的蓝图之中,青海交通全力推动“交通线”向“风景线”、“经济线”转变,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战略要求,编制印发《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公路规划纲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旅游公路建设规划》《青海省旅游公路标识系统方案》,着力构建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公路主骨架,青海湖、柴达木等五个1号交旅融合生态景观大道加快推进,拉脊山、同宝山等10座山峰生态旅游风景道深入实施,北龙山、拉脊山等一批旅游公路成为大众热门打卡地,交通网络与旅游产业实现双向赋能、互促共进。
一条路盘活一座山,一座山带动一座城。基地副总经理刘辉用四个字概括这一变化——快进慢游。
“游客早上从达玉五谷方向上山顶看日出,云海缭绕如仙境;傍晚从温都垭口方向下山,欣赏‘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的青海湖日落景象。更为深远的是,道路的畅通将同宝山生态旅游景区与金银滩—原子城5A级景区紧密联结,形成‘湖光山色’与‘红色记忆’相辅相成的黄金旅游线路。”
这条路,正是青海交通赋能旅游发展的鲜活缩影。目前,全省84%的A级景区实现通二级及以上公路,“七彩高原路·大美青海途”旅游公路品牌成功创建,“快进慢游、路景交融”的旅游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以海北州交旅融合交通强国试点为突破,“青海湖环湖旅游大道”“梦幻海北旅游环线”入选国家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环北龙山旅游风景道、倒湖茶公路、G213乐化高速入选全国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
而对叶力毛来说,这张“成绩单”已经具象为身边真真切切的变化:家乡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日常出行、就医购物更加便利,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
“基地新添的太空舱和帐篷吸引来大量游客,连带着本地的牛羊肉、酸奶、油菜花蜜也跟着火了起来。粗略估算,今年基地向周边的老乡们采购了将近40万元的特产,算下来,参与的家庭户户都能增收3万元以上。更让我开心的是,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不用背井离乡,在家乡就能找到新出路。”
这个冬天,同宝山从“猫冬”变成了“忙冬”,每个周末都有近千名游客专程来赴“破晓之约”。
7时56分,当第一缕金光刺破云层,将远处的山体染成金黄,原子城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次清晰。游客的欢呼声中,不远处的小摊前已排起长队,热气腾腾的奶茶、咖啡、玉米供不应求。
“以前冬天基地只留一两人值班,海北供销优品超市全天营业额不到20元。现在,周末一天就能收入好几千元!”翻着最新统计数据,基地董事长刘长青眼里满是欣慰:基地营业收入已突破245万元,预计全年将实现收入250余万元。
从昔日“猫冬闲坐”到如今“冬日生金”,景区的火爆出圈,让叶力毛和乡亲们觉得,同宝山的冬天再也不“冷”了。
“这条路,不仅通到山顶,也通向了更远的世界。”直播结束,叶力毛望着远处蜿蜒的公路,语气里满是期待:“它会带来更多游客,也会把同宝山的故事带出去。我相信,家乡的发展会一年比一年好!”
话音落下,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跃过云海,将璀璨金光洒向连绵山峦,也照亮了那条崭新的彩虹路。叶力毛与乡亲们站在这曙光之中,正满怀希望地奔向一个更加红火、更加明亮的未来。
咸文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