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天。)
顺着昆明湖东北往北走,第一个值得进去看的建筑就是玉澜堂,这是当年光绪皇帝在此居住的场所,戊戌政变后,这里是光绪皇帝的“囚室”,玉澜堂是一座三进院落,第一进是光绪皇帝的寓所,这是一座四合院,随后的一进院落是后花园,里面有假山和花草,第三进是皇后和妃嫔的房间。因为房间里面的陈设估计都是后来重新布置的,即便贴窗内窥,看到的也就是一个热闹,假如有时间就看看,要是没时间,一过就可以。
从玉澜堂北门出来就进入到颐和园长廊区,贴东边的第一间是“永寿斋”,这是当年的太监李莲英的住所,能在颐和园里享有独门独院的房子,可见李莲英当时的地位,永寿斋常年锁着门,很多游客好奇地从门缝往里看,其实,什么也看不到。永寿斋西边有一个侧门,直通慈禧的乐寿堂。
乐寿堂是一定要看的,因为,这是当年乾隆母亲的住房,当年的清漪园就是乾隆为其母亲祝寿而建设的,老太后就是住在乐寿堂里。不过现在的乐寿堂是后来重修的。
乐寿堂这座建筑是一定要仔细看的,前后卷棚抱厦,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这是颐和园里几乎唯一的样式设计。春天的时候,乐善堂前后种了玉兰,这是北京欣赏玉兰的最佳景点之一,慈禧喜欢玉兰,因为她小名“兰儿”。乐寿堂前有宝瓶、仙鹤的铜制品摆件,这也是长寿的标志。每件摆件的下面都刻有慈禧的“天地一家春”的印章。
假如你有时间,建议你从侧面进入到乐寿堂的后院,乐寿堂侧面你可以看一下房屋的墙壁,这样的砖感觉跟金銮殿的金砖一样,应该是定制的,这些砖砌在墙上是无缝衔接的,我们想想,无缝地砖推出来才多上年,可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产品。乐寿堂后面有个小院,这里种植了几株粉色的玉兰。
乐寿堂后院也可以看到通往永寿斋的偏门,这是方便李莲英随时照顾慈禧。很多导游在此都大做文章,甚至说,慈禧与李莲英有奸情,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合在一起,制作成专门的铁篦子铺在地上。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扯淡的,在封建社会,除了皇帝,别人什么都不是,看慈禧太后都能囚禁光绪皇帝,可她的后院里,除了几株玉兰树,没有假山,没有水池,什么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呢?谁是大小王,慈禧心里还是有数的。
出了乐寿堂往西,这里就是颐和园著名的长廊了。一公里多长,雕梁画栋,里面不是光绪就是慈禧题写的匾额,假如要欣赏慈禧的书法,这条长廊里有很多。长廊应该是乾隆年间就有的,因为他母亲要从乐寿堂到听鹂馆听戏,不像慈禧会享受,在乐寿堂的东边建了更加宏大的德和楼戏园。
长廊的中部就是排云殿了,这是颐和园里的核心寺庙建筑,里面可以欣赏寺庙、佛香阁等景点,由于从来没进去过,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从外面可以看个大概,对于第一次来的,不建议攀爬,估计也没有体力爬了。
排云殿西边有个清华轩,这个是当年的五百罗汉堂。后来改建成一座四合院,进门后,一座八卦形的水池,中间一条路直通正房,院内四面连廊。这个院子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先后住过两位名人,一个是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他一直住到解放后,还有一个是林副统帅。清华轩往西有一辆车宽的空地,据说这是当年为林总专车铺设的道路。
清华轩往西,没有太多值得介绍的建筑,除了从听鹂馆下面走过,再到西边看一下石画舫,远眺一下西堤六桥,这是仿照西湖上的苏堤建设的。过画舫往北,就是一些看着比较有感觉的建筑,我也没有做细致研究,包括再前方的宿云檐城关,这是与东边的文渊阁对应的城楼,据说里面供奉关羽,一东一西、一文一武,现在估计都什么都没有了。
出了城关,还有最后一个景点,即摆在后湖上的两座桥,一座是半壁桥,这是一座弧形的桥身,上面是台阶铺设,一看就是行人通过的桥梁。这是以前的建筑,半壁桥的东边有一座石拱桥,一看就是现代造的,这座桥叫双林桥,当年就是为林副统帅建造的,可这座桥没用几天,林副统帅就出事了,当时有人建造炸掉这座桥,考虑到建设不易,因此就保留下来了。
至此,颐和园浏览的景点就已经结束了。往北可以出北如意门,假如沿着万寿山的山脚走,可以到达北宫门出去。这条游览路线,脚力好的也得5个小时左右,体能上基本也消耗殆尽,但是,心里一定装了很多皇家园林的知识。
这套颐和园游览攻略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假如有用,欢迎使用并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以此来惠及更多的游客,让他们感受到北京旅游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