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烽烟到熊猫竹园,从汉代驷马到现代都市,成都地铁3号线如同一部流动的历史长卷,带你穿越成都千年文脉。
作为成都轨道交通最具文化范儿的线路,3号线一期工程于2016年7月31日开通试运营,北起军区总医院站,南至太平园站,全长20.35公里,共设17座车站。
这条线路不仅是成都轨道交通线网的主干线路,更是一条贯穿成都文脉的“人文地铁”。
01 一站一景:七大艺术站演绎天府文化
3号线一期工程拥有7个重点艺术站,每个站都承载着一段成都的历史记忆。
熊猫大道站因临近大熊猫繁育基地得名。站内有一面长达40米的“熊猫大使”主题墙。
墙上22只熊猫造型各异,有的玩滑板,有的吹口琴,有的甚至“留洋”归来带着英文标识,生动展现了大熊猫作为中国“和平大使”的角色。
站厅立柱仿竹子设计,营造出“竹林深处有熊猫”的意境。
高升桥站以三国文化为主题,采用与诸葛亮相关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出师表》等七个典故作为主体创作元素。
站内一眼可见诸葛亮的羽扇装饰,壁画大气磅礴,衬托出三国时代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
驷马桥站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汉代司马相如“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的典故。
车站借鉴汉阙斗拱造型对立柱进行设计,在顶面饰以驷马高车的图案,背景隶书文字为司马相如的辞赋代表作《上林赋》,古朴自然。
02 匠心设计: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3号线以“蜀道新韵、丝路重光”为装修主题,整体风格以还原历史题材为出发点,用现代审美的方式进行设计演绎。
在红牌楼站,设计者选取红牌楼形象和迎送场面创意元素,以天顶、柱面为主的特色装置打造“红牌坊”的形象。
远景中可遥望高原的近接天际的巨峰、金顶和雪山,近景则根据史料对“红牌坊”进行了艺术还原。
新南门站靠近成都母亲河府南河,站厅上空位置设置合江亭双亭合一造型,并通过色彩及纹饰营造出水的效果,空间造型设计大量出现柔和的弧线。
省体育馆站则以蒙德里安的色块应用与几何造型相结合,采用红、黄、蓝三原色的主基调,中间部分色彩饱和度相对于两边的色彩纯度比较高,并增加黑色线条的应用,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
03 特色列车:熊猫主题的“盼达”号
3号线运行着成都地铁首列主题列车——“盼达”号熊猫主题列车。
列车外观设计整体灵感来源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品,车身涂装以蜀锦为灵感而形成的洋红色飘带,并配以金色的太阳神鸟图案,使整列车看起来更“成都”。
“盼达”号列车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儿童语音播报,这些萌翻众人的童声来自一位6岁的成都小朋友,甚至PK掉了专业配音员,让乘客从听觉到视觉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成都特色。
04 城市动脉:连接古今的交通纽带
3号线作为成都地铁线网的骨干线路,建立起成都西南—东北走向的一条新的交通走廊。
线路经过了红牌楼、省体育馆、春熙路、动物园等主要客流集散点。
它与既有的1、2、4号线形成3座换乘站,分别为省体育馆站(与1号线换乘)、春熙路站(与2号线换乘)、市二医院站(与4号线换乘)。
3号线还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最文艺一条线”,因为它串联了武侯祠、锦里、大慈寺、昭觉寺、熊猫基地等众多文化景点,从三国文化到熊猫文化,从古代历史到现代都市,3号线堪称一部流动的成都历史文化教科书。
3号线的开通,标志着成都地铁“米字骨架”正式成型。它不仅连接城市的南北,更串联起成都的过去与现在。
当列车穿梭于各个文化主题车站间,乘客不仅能享受便捷交通,更能体验一场穿越千年的成都文化之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