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江风景区,山水交相辉映。李湘杰 摄
姚昕玥 廖鹤松 王桂林 邱 姣
涟源,湘中腹地,山水相映处。
近年来,涟源市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和“区域性休闲旅游康养基地”战略目标,深耕“山水相涟,幸福之源”形象定位,依托“名山、名水、名人”资源矩阵,全力构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当前,以“十五五”旅游规划为引导,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驱动,涟源正奋力推动旅游产业迈向新高度,使“山水相涟·幸福之源”的品牌愈发闪亮。
康养文旅,打造健康新业态
龙山雄踞湘中,纵横百里,号称“千山之宗、万水之源”。主峰岳平峰海拔1513.6米,山分四十八脉,古为潇湘十二景之一,千年古殿——药王殿巍然屹立于上。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7.16%,中心地带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5万个/立方厘米,土壤硒含量高达5.43—10.1毫克/千克。天然禀赋滋养植物繁茂生长,目前,龙山已查明的中药材多达2300余种。因此,龙山又有“湘中氧极,湖湘药库,江南硒极”之称。
据记载,药王孙思邈曾隐居龙山采药行医、炼丹著方,并在这里写下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至今为止,龙山还能找到陕西寨、孙家桥、草庐、洗药池、晒书石、治虎坪等药王生活遗迹,《太白学医》《悬丝诊脉》《收龙虎二将》《一针救两命》等众多传说故事也在民间盛传。
涟源致力推动康养旅游全面发展。龙山药王传说、中医药传承——石氏疱疹中药疗法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龙山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2022年获评湖南省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2025年成功创建湖南省乡村旅游精品廊道和精品民宿聚集区。
在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网红特色民宿“归乡苑”静雅宜人,走进归乡苑生态康养植物园,几乎每棵树上都有一株株似“精灵”的细小植物,扎根于树干生长。
“这是仿野生石斛,其花和茎都可入药,也可用于制作药膳。”归乡苑民宿负责人周琼介绍,“园内植物绝大部分是中药材,药膳是精心研制的,广受游客欢迎。”今年5月,归乡苑的非遗药膳“黄精焖鹅”在湖南卫视《去湘当有味的地方3》栏目——全省“禽王争霸赛”上一举夺魁。
归乡苑在种植龙山黄精的同时,开发了石斛全宴,包括石斛鲜汁、石斛花茶、石斛鸡、石斛饭、石斛鲜肉丸等系列石斛餐饮,将文化体验与康养休闲巧妙融合。第二批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名单里,归乡苑药膳养生餐饮入选“舌尖湘味”类别,归乡苑生态康养植物园入选“康养休闲”类别。
依托药王文化,龙山药王谷践行“养生十三法”,创立了药浴温泉、养生药膳、亲子游乐、蓝莓采摘、蓝莓文创等项目,辅以生态景观环境集农耕、文创、康养酒店、半山温泉、养身食府、亲情体验为一体。
为持续推动康养文旅高质量发展,涟源充分发挥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一全域旅游南翼核心引领作用,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基础,依托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品牌,全力推进龙山森林康养旅游建设项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配套设施,深入挖掘药王文化、药膳文化,有序开展“龙山药膳文化节”“龙山中医药文化大讲堂”“龙山药王庙会”等系列活动,打响“天下药山,康养福地”品牌,把龙山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康养休闲基地和集登山、徒步、漂流、溯溪、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基地。同时,加快推进三一集团研学基地与龙山民宿集聚区建设,完善民宿产业空间布局,打造高标准民宿示范区,树立区域文旅发展标杆。
节会为媒,激发城市新活力
7月初,2025年“村BA”球王争霸赛“三一杯”总决赛在涟源湄江风景名胜区上演。主赛场背倚朱岩崖壁,打造出 “地质奇观中打篮球”的沉浸式赛场,使“湄江山水”与“村BA激情”碰撞出独特品牌魅力。
依托赛事带来的人流量,湄江串联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将观赛与周边特色乡村、农事体验、特色民宿、农家美食深度结合,推出“冠军同款路线”深度游,将单日观赛延伸为2至3天的湘中乡村微度假。同时,游客可享湄江景区门票5折优惠,赛场周边开设“涟源乡村优品市集”,富田桥豆腐、古塘金秋梨等特产采用“村BA×湄江”联名包装,非遗棕编、枫坪傩狮舞表演穿插其间,形成“观赛—赏景—购物—体验”的一站式消费场景。
近年来,涟源围绕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精心策划“村BA”球王争霸赛、湄江草坪音乐会、全国露营大会、古塘帐篷文化旅游节等特色品牌活动。
2025年“中国旅游日”娄底主题系列活动暨第三届涟源旅游发展大会举办,不仅向旅行社和游客代表发放了文旅消费券和民宿体验券,还举行了“聚涟之源·共话文旅”交流会、旅游商品展示展销活动、“博盛之夜·怀旧经典·明星歌友会”等,系列活动全网曝光量达5亿次,为广大游客献上一场文旅盛宴。
涟源市杨市镇龙舟文化嘉年华活动启幕,文化表演、体育赛事、非遗展演三大板块联动,“文化+体育+旅游”的融合模式,让千年龙舟文化焕发新生,吸引全省9支龙舟劲旅挥桨激浪,数万群众共赏端午盛景。
这些活动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厚重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结合起来,打造了众多的 “网红点”“燃爆点”。
“五一”期间,涟源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78亿元,同比增长143.33%;累计接待游客量创历史新高,达18.2545万人次,同比增长55.23%。国庆期间,湄江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35%、205.4%,文旅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品牌塑造,全域旅游提质升级
5月1日,“浪漫爱情·何以湄江”《围城》文化嘉年华暨湄江河谷草坪音乐会在涟源湄江河谷草坪上演。现场,围城文化主题《说不尽的围城》系列专题片宣布开机,围城文化形象大使海选活动、围城主题摄影大赛启动。
本次活动以“围城”为纽带,将文学经典融入沉浸式场景体验;以音乐为序章,诠释“何以湄江”的浪漫内涵,标志着涟源文旅品牌正步入加速提质的新阶段。
品牌塑造是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涟源已拥有湄江、博盛生态体验园、龙山3家国家4A级景区,湄江风景名胜区正全力冲刺国家5A级景区。全市还有3A级景区3家,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14家,正在创建的省级以上旅游品牌20余个。
作为涟源旅游名片,湄江风景名胜区集国家地质公园、湄峰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于一身;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同时,为夯实发展基础,涟源市正全力推进湄江凌云索道、湄江河谷二期、湄江大峡谷漂流、百里龙山保护与传承、围城·时光里等项目建设。
从龙山药王文化的厚重底蕴,到湄江音乐与地质奇观的时尚碰撞,涟源文旅正实现从传统观光向沉浸体验的跨越,由景点打卡向文化探寻的升华。
以景区景点为核心吸引,以乡村旅游村镇为依托,涟源不仅串联民宿聚集区、营地、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休闲农庄、文保单位、研学基地、中国传统村落、非遗示范点等特色旅游资源,还通过合理布局沿线路域景观节点,完善沿线交通和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现已构建“涟水之源康养休闲旅游廊道”与“户外拓展运动旅游廊道”两大精品线路,形成了全市文旅产业“经络”布局。
来源:华声在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