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州发布】
冬日雷州的美,
藏在一汪汪澄澈的水库里。
当朝阳挣脱晨雾的轻拥,
雷州的一座座水库便被阳光彻底唤醒。
这阳光不似夏日的炽烈,
也别于春日的朦胧,
反倒像刚出炉的蜜薯,
温润得沁人心脾。
水利之脉化作生态之韵,
每一片水域都是流淌的诗行,
每一段碧道都盛满生活的惬意。
黄昏的西湖水库与天空交织出绝美景色。周靖典 摄
嵌在城区中的“蓝宝石”
天下西湖七十二,雷州城坐拥其一。坐落于雷城中心的西湖水库,恰似城区的一块璞玉。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既是雷城生活备用水源、工业用水供给地,也是周边小镇农业灌溉的生命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雷州人,堪称雷州城的“生命之脉”。
清晨,风掠西湖水库水面,偶尔有白鹭低飞掠过,尖喙轻点水面,激起圈圈涟漪,把天空的澄澈、云朵的绵软与岸边的树影都搅得微微晃动;待涟漪散去,一切重归完整,仿佛从未被惊扰。
水库悠长的碧道宛如长龙沿湖蜿蜒,路上总有慢悠悠的行人。“茶余饭后、周末时光,在环湖绿道上走一走,养心又养肺。”散步的市民道出了惬意心声。夜幕降临后,旅游区千百盏路灯齐亮,宛如群星璀璨,岸边的诗意湖居生活,正是雷州人向往的理想模样。
白水沟水库边的苏子堤。陈文 摄
紧邻西湖水库,雷州城北的雷阳湖(白水沟水库)以独特姿态,让岭南水乡的灵秀与“天南重地”的文脉交相辉映。空中俯瞰,擎雷书院的连续翘曲屋面宛如一本摊开的古籍,轻柔铺展在湖畔。这座采用仿宋式红木结构的书院,飞檐斗拱承载千年文脉,湖光潋滟映照青砖灰瓦的古朴庄重,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岭南水墨长卷。
它以岭南院落式布局为骨,各院落主次有序、错落有致,依地形与边界灵活排布,与周边景观深度相融,构成一组兼具传统韵味的园林式建筑群。与毗邻的茂德公鼓城相映成趣,让这片水域既有自然清新,又有生活热闹,成为雷州城市提质的亮眼注脚。
龙门水库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等重要职能。周靖典 摄
治理后重现水绿岸美
龙门镇的龙门水库,是雷州市库容最大的水库之一。1959年10月建成的它,总库容达8401万立方米,默默承担着防洪、灌溉、供水等重要职能。
近年来,依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龙门水库历经整治提升,3.2公里碧道沿湖铺就,沥青路面、绿化带与路灯、休息座椅相映成趣,成为群众新的休闲打卡点。水库边,市民开辟出一片片小菜园,翠绿的青菜、饱满的大蒜顺着坡地铺展。挑着菜筐的阿婆踩着被拉长的影子走过,竹筐绳索在肩上勒出浅痕,脸上却漾着满足笑意。临近正午,阳光愈发醇厚,水面金光愈发浓烈。
市民在龙门水库碧道散步。受访者供图
龙门水库之北,一抹新绿枕水而居——德地生态公园正以“绿美广东”示范点的身姿,焕新展露生态芳容。这座公园依循场地肌理划分三大功能区:林地优化区深耕原生肌理,让草木尽显野趣;森林抚育区精修林相层次,育就错落葱茏;配套设施区巧嵌绿意间,兼顾实用与雅致。在这里,自然肌理与人文温度共生共荣,每一处景观都暗合“林城相依、林人相融”的匠心,既是生态观光的清幽秘境,也是森林体验的野趣乐园,更是自然教育的鲜活课堂。
雷高迈生水库如碧玉镶嵌于绿野上。何盈 摄
在雷高镇,治理后的迈生水库焕发新活力,在雷州半岛东部铺展成“水清河晏、林茂民安”的生动画卷。迈生水库与绿色农田相映,如碧玉嵌绿野、青绸铺沃野,勾勒出最动人的生态图景。澄澈库水倒映层层田垄,远处村落升起几缕炊烟,淡灰色烟柱在暖阳里渐渐散开,与水库水汽交织,让整幅画面笼上柔和光晕;隐约传来的鸡鸣犬吠,更衬得这里静谧。水库以生态之水滋养农田,农田用丰收回馈生态,让扶柳绿茶、下尾火龙果等特色产业在水润土肥中茁壮成长。
西湖水库上白鹭齐飞。施东扬 摄
冬日的雷州水库,总带着三分温情,因这暖阳格外动人。阳光、碧波、草木与人间烟火相融,它没有北方冬雪的凛冽,却有着岭南独有的温润。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