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阳江市人民政府_部门资讯】
近日,广东海丝馆在开馆16年后首次开放“水晶宫”,面向公众展露南海I号船体真容,馆内展览同步焕新升级,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辉煌。这标志着南海I号的整体工作重心,已从历时多年的考古发掘,全面转入长期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展示新阶段。
在馆内的“水晶宫”,古船静卧于专门建造的支护平台上,由大型钢架支撑,外部配有支架式喷淋系统。船体虽历经沧桑,仍可见其庞大的轮廓与清晰的木质纹理,岁月留下的深褐色印记无声诉说着它曾经的远洋生涯与不朽生命力。
随着“水晶宫”对外开放,众多游客前来近距离探秘南海I号,惊叹于其历史的厚重及现代打捞技术的精妙。“海陵岛不仅拥有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更有具体的文物载体——南海I号。能够近距离看到这艘800年前的古沉船,让我感受到自然风光与文化的完美结合,非常震撼!”来自北京的游客杨为民感叹道。
南海I号从被发现到打捞上岸,经历了20年人员培养、技术经验积累和方案论证,到2007年底,运用沉箱进行整体打捞后,安置在广东海丝馆“水晶宫”内。在船体发掘保护的过程中,过去十余年间,游客只能隔着玻璃凝视古船。随着船体发掘工作正式结束,以及文物保护与展陈工作的持续推进,广东海丝馆致力于“让公众能够走进保护现场”,增强参观的“临场感”与“互动性”,首次允许公众走入“水晶宫”内部,多角度、近距离观察古船。
在整体打捞中居功至伟的沉箱已完成拆除并正式退役,将以其他形式在展厅陈列。全新的参观方式登场,“水晶宫”内加建了参观廊道与大屏幕,形成环绕式参观平台,结合光影技术,营造出沉浸式、富有仪式感的观展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现场,感受南海I号打捞和挖掘过程。
出水文物在此焕发“新生”,广东海丝馆同步升级参观动线、打造全新展览,以场景化叙事串联起南海I号从启航到未竟之旅的完整链条,将这艘沉船从一个考古奇迹,升华为一个立体、动态且充满故事性的文化史诗。
走进“海丝漫卷越千年”展厅,全球最长《海丝漫卷》瓷板画引人驻足观赏。另一侧,馆方用“九日山祈风石刻”场景烘托三件说明古船启航年份的文物,为观众重构古船从泉州启航的“历史现场”,生动地揭示了古船背后的故事和影响。在“外销瓷物通万国”展厅,南海I号未竟旅程的异国场景、集散物品一一呈现,勾起公众对这趟海丝之路的无尽遐想。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海丝馆还将“镇馆之宝”海螺雕杯放大成近十米高的造景,与馆建筑融为一体,让小件物品具象化展现,让文物变得可感可知。巧妙借用馆内建筑特点,展厅还设置了“海丝之眼”光影隧道、星空穹顶、弧形风帆大屏幕,用虚实结合手法,让观众读懂文物信息,讲好中国联结世界的海丝故事。“故事性、趣味性、场景化、数字化”,现场游客在参观新展后由衷赞叹。
“‘水晶宫’将坚持‘文保第一’原则,适度有序对公众实施开放。此外,我们希望利用南海I号‘多而全、小而精’的文物特点,通过平民视觉及小切口、光影化、小场景叙事,体现宋式美好生活走向世界,聚焦讲好同一个海丝故事。”广东海丝馆馆长冯兆发说。
当前,与广东海丝馆毗邻的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启动内部试运行,随着保护与展陈工作的不断深入,这艘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宋代商船,将继续向人们讲述那段跨越千年的海洋文明故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