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几次来麻城都没有赶上“人间四月天”,没看上如霞似火的映山红,心里总有点怅然若失。
“你是想看花啊?现在虽不是杜鹃盛开的季节,但城北五脑山的菊花展仍在进行,你可以去看看呀!”亲戚劝慰我。
“啥?这初冬时节草木开始凋零,菊花应该只剩枯叶残枝了,还有观赏价值吗?”
“五脑山的菊花与别处不同,我们大别山的物候大别于他处,你去看看就知道啦!”亲戚自信地说。
午饭后,我急不可待地驱车沿紫薇路顺烟霞古道登上五脑山。山顶举目四望,果然薄雾笼罩的山川之中草木郁郁葱葱,依然留存着秋天的余韵,只是到处寻觅始终没见到菊花的身影。在护林员的指点下,我沿着山上柏油路行至东边的山坳,在一片坡地看见菊展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正在盛开。虽然园中游人稀少,但辛勤的蜜蜂却在花朵间忙碌奔波。时值初冬,展览园里的菊花依然姹紫嫣红:大菊雍容华贵;小菊玲珑清秀,用菊花盆景制作的卡通造型更是栩栩如生独具匠心。各色菊花既相映生辉又独领风骚。我缓步穿行在花圃中,满目似锦繁花让人目不暇接。逛完整个园子不觉腿酸脚胀,便独坐供游人休息的长椅上小憩。
端详眼前这些人工培植的菊花,虽光彩照人仪态万千,却掩饰不住华而不实的媚态与哗众取宠的俗气,总感觉失去了天然风韵与山野的灵气,让人有种“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的感觉。
自古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他们是高洁坚贞、典雅贤淑、淡泊谦逊、超然恬淡的象征,他们高尚的情操令人敬仰。特别是菊花那傲霜凌寒不屈不挠的品格历来为人称颂,此刻,古往今来许多咏菊言志的诗句纷纷涌上我的心头。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菊花》,一语道尽了诗人痴爱菊花的衷情。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的《寒菊》,抒发了文人正气凛然的风骨。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朱元璋的《咏菊》,写出了王者豪气与勇敢的气概。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的《题菊》,更是充满了英雄对理想的追求。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辛弃疾写菊的诗词,不仅表达了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昭示着对人生的殷殷期盼。
然而,不经一番风霜磨砺,面前这些人工培植、娇生惯养的菊花真能熬过寒风与严霜的考验吗?
带着一丝疑惑,我与花园里养护工人攀谈起来。他放下喷雾器,点燃一支烟慢悠悠地说道:“我们麻城的菊花久负盛名,眼前这些菊花属观赏品种,要想领略本地菊花的本色要到山下去,那些田里才有我们麻城人引以为傲的菊花。”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急不可待地向山下走去,山脚下的田野果然是菊花的海洋,琼雪的世界。
田头正在采摘菊花的大姐自豪地向我介绍:“这就是福田白菊,她生长在大别山区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这里的土壤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及有机质。这个品种的菊花生长壮实,抗虫抗病力强,山上那些观赏的菊花都是用她做砧木嫁接的。”
她轻轻抚摸着花朵,像抚摸婴儿稚嫩的脸庞:“你看这花瓣洁白厚实、花蕊深黄、叶片碧绿、株植粗壮。”她又摘下一朵递过来,我忙接住放在鼻尖轻轻嗅之。霎时,一股清纯的气息沁入心脾,同时又感觉到淡淡的清香与微微的苦涩,几种气味交织融合别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她兴致盎然地继续讲解:“麻城福白菊泡茶汤色清澈,金黄透绿,香气淡雅,滋味甘醇,做中药具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是药食同源的佳品,也是中国三大白菊品牌之一。你不是本地人吧?回家的时候可别忘了带些馈赠亲友哟!”
她的介绍让我心动,走进菊花田间仔细打量,乍看菊花感觉相貌平平,没有光鲜亮丽的芳容,更没有游人打卡拍照的追捧。不像展览园中那些名贵的菊花有专人伺候。这些菊花在自然条件下默默承受风雨的洗礼,历经酷暑严霜依然顽强生长。她们根植于这片红色沃土,基因里也传承了顽强不屈的大别山精神,像朴实坚韧的大别山人民一样,在平凡的岁月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阐释着生命的意义。
十月的阳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在菊花田里流连忘返,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却不知不觉红日西垂,只得匆忙从山下越过沪蓉大道转将军路返回。
晚霞的余晖里,我再次回眸五脑山,山巅苍翠的松柏像列队的红军战士准备出发远征;山腰盛开的油茶花似群群白鸽欲振翅高飞;山下如玉的福菊在田野里卷起银色的波涛。寒风中,我不由自主地向五脑山挥挥手依依惜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