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八集人文纪录片《珠江》
正在热播
镜头下的花都
以珠江水系为纽带
尽显岭南文化与现代发展交融之美
让我们跟着《珠江》的脚步
走进花都的江河故事
请看系列五
山水滋养的田园至味
第七集《江边啖食》
讲述了沿岸人民
“靠水吃水、依土而生”的生活智慧
广州花都
这片被江水共同滋养的土地
以独特的农产品
吟唱着一首首动人的风物诗
水之韵
江河湖塘的鲜美馈赠
《江边啖食》的灵魂
在于一个“鲜”字
花都的河塘是这份鲜味的源头
彩虹鲷
彩虹鲷
这条在花都良种良育良销的鱼
诠释了淡水鱼的鲜美境界
小小鱼苗
从花都池塘“游”进冬奥餐桌
更“游”向国内外广阔的市场
花都彩虹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彩虹鲷鲜活肥美
养殖人员正在投喂花都彩虹鲷鱼苗
加州鲈
加州鲈的鱼苗
在适宜的水温中破卵而出
其成长凝聚着花都水产人的智慧
生态养殖模式保障了品质
现代化供应链
则让它们踏上了跨越山海的旅程

花都加州鲈
黄颡鱼
黄颡鱼
披着古雅青褐色的水中隐士
依托良好的生态养殖技术
不仅走上了市民的餐桌
也成为推动花都特色农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的“游动”财富

花都黄颡鱼鱼苗
土之味
乡土凝结的质朴珍馐
江水滋养了土地
土地则捧出它最坚实的馈赠
《江边啖食》中对于“本味”的追寻
在花都的田野里也得到了回应
旱地西洋菜
梯面西洋菜
在旱地种植
用山泉水和高效喷灌技术来浇灌
“清甜爽脆”的美味背后
书写着区域协同
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佳话
花都西洋菜
槟榔香芋
炭步槟榔香芋
因深褐色的芋皮
布满规整如雕刻般的环状纹路
酷似风干后的槟榔果
而得名
得益于花都的优良水土
其个头硕大,香甜粉糯
是能“浮”于水的粉糯上品
京塘莲藕
在花都
论及莲藕,必推京塘
一根根长逾一米的京塘莲藕
自淤泥中拔出
有着根植于大地的踏实与温暖
是广府老火汤文化中
不可或缺的灵魂角色

甜竹笋
在梯面镇的青山翠谷间
每逢春雨润泽
甜竹笋便悄然破土而出
笋衣薄而紧裹,笋肉洁白如玉
其不染尘俗的清甜脆嫩
为花都的春夏之交
添上了脱俗的舌尖注脚
地之魂
大地孕育的四季佳果
江风拂过果园
吹熟了满树甜蜜
这是四季轮回带给花都的礼物
花芝蓝蓝莓
花芝蓝蓝莓
果实饱满,酸甜可口
北方的浆果
因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在南方落地生根
它不仅丰富了花都的“果篮子”
更谱写了一曲
农业创新的蓝色乐章
花都蓝莓
无花果
无花果
长在树上的“糖包子”
从引进到优育再到规模化种植
在花都独特的气候、水土和环境中
结出带有“花东风味”的果实
实现了“他乡变故乡”的转化
成为了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花都无花果
李溪石硤龙眼
流溪河得天独厚的沃土
悄悄将甘甜与养分
沉淀进石硤龙眼的生命里
当褐黄色的薄壳被轻轻褪去
映入眼帘的是
晶莹如玉、温润如脂的果肉
周洁萍 摄
红蜜杨桃
红蜜杨桃
异国佳果漂洋过海
在花都扎根生长
成熟时
果棱透出一抹胭脂红晕
这是它积累糖分的标志
靠水,品的是江河之鲜
依土,享的是田野之实
珠江水的流淌滋养了
花都这方物产丰饶的水土
而山水滋养的田园至味
正是珠江儿女代代相传的生活之道
央视大片《珠江》里的花都
是自然与人文的交响
更是传统与现代的共舞
探寻更多珠江水脉的花都印记~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图片:往期花都发布 花都融媒(署名除外)
文字:洪敏
编辑:洪敏
复核:谢惠瑜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审核:邓必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