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研学团的师生在螺蛳粉文化展览馆里参观。 黎寒池摄(人民视觉)
琳琅满目的螺蛳粉文创。 人民网记者付华周摄
开栏的话
近年来,工业旅游作为新业态受到人们日益关注。不少游客选择观赏集工业文化、科技展示和旅游体验于一身的“活态工业史诗”,在打卡拍照之余,读懂一座城市的工业基因和发展脉搏。本版今起推出“打卡热门工业旅游景区”系列报道,讲述工业旅游景区的发展故事。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一座以“酸爽”出圈的工业旅游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每天都有上千名国内外游客前来打卡。近年来,工业旅游悄然兴起,螺蛳粉工业游成为文旅市场的一匹“黑马”,从生产车间到文化展馆,从研学课堂到文创商店……吸引游客前来一探螺蛳粉的“美味秘诀”。一碗小小的螺蛳粉,正撬动着工业与文旅融合的大产业。
从“透明工厂”读懂一碗粉的“前世今生”
“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柳州螺蛳粉的灵魂——酸笋的制作过程,酸笋的品质好,螺蛳粉才好吃!”在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螺霸王”)螺蛳粉文化展览馆,讲解员雷洁正带领着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的学生参观。1200多平方米的展馆整体呈螺蛳造型,通过实物陈列与智能互动,展示半部柳州螺蛳粉工业史,讲述着柳州螺蛳粉从街头小吃到百亿元产业的蜕变历程。
“原来螺蛳粉一般不吃螺肉,而是用石螺熬汤!”“酸笋是发酵后才能变得酸爽!”参观学生边听边记,为洞悉“美味秘诀”感到兴奋。场馆内,一个巨大的螺蛳粉模型引来大家围观打卡;另一边,带队老师覃锦芳看着40多个学生在智慧体验区互动,掏出手机记录下欢乐的瞬间。
在螺霸王的透明工厂,参观队伍穿梭在近200米的参观通道中,透过巨幅玻璃,车间内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业生产线尽收眼底。覃锦芳和学生们一边认真听着讲解,一边记录下螺蛳粉“一碗粉和九种配料”生产的全过程,“这才是研学!”覃锦芳感叹,“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看见工业、触摸文化。”
“原来螺蛳粉是这样做出来的!太酷了!”在螺霸王DIY体验教室,14岁的杨智宇捧起自己亲手加料包装的一袋螺蛳粉。研学团成员人手一袋螺蛳粉,计划着回到南宁后如何跟家人分享美食。
螺霸王文旅负责人周文玲介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螺蛳粉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生产工艺,让现代制造工业更有“温度”,螺霸王不断挖掘“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力,推出《绝技之腌笋》《绝技之熬汤》《绝技之制粉》等精品研学课程,并设置了研学教室和DIY体验区。
近年来,柳州市以柳州螺蛳粉文化为核心,鼓励和支持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内的企业通过“透明工厂”“前店后厂”等模式,打造集观赏、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综合体,让“工厂”蝶变为“景区”,不仅扩大了企业影响力、实现增收,还展现出了柳州独特的螺蛳粉工业风貌。2023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我们年均接待的游客约10万人次,预约团队月月爆满。”雷洁说,随着柳州螺蛳粉爆红以及国际市场的拓展,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来到园区探索和体验螺蛳粉工业旅游。她所在的螺霸王旅游发展部有7名讲解员,最近两天总共接待了17批客人,其中她本人就接待了4批。
“从商业精英到流量明星,从‘小东北虎’到全国各地研学队伍,再到一波又一波国内外旅行团,超百家旅行社、研学机构主动与我们接洽工业旅游研学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促进了螺蛳粉文化传播。”周文玲说,通过实施文旅战略,螺霸王文旅衍生销售收入实现年增长30%,2021年以来旅游营收累计约3000万元。
从“嗍粉”到“造粉”的沉浸之旅
“亲爱的爸妈,我在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为你们寄去这份‘有味道’的祝福,希望你们喜欢。”在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桂公司”)“嘻螺会”与中国邮政跨界合作打造的螺蛳粉主题邮局里,来自重庆的游客陈丽在一张联名款明信片上写下祝福,然后小心翼翼地投入邮筒中。几天后,她的这份“心意”将被精准送达。
这个外观看似普通的邮局,却处处体现着螺蛳粉元素:一进门,明信片、信封、邮票、冰箱贴、礼品袋、折扇、纸巾盒、集章本等“螺味十足”的文创产品整齐罗列,令人“选择困难”。“我们每天接待的研学团游客和散客都在千人以上。”邮局接待员蓝素侦说,“这些螺蛳粉文创产品很畅销,常常需要补货。”
“我们把柳州工业元素、自然风光与螺蛳粉结合,游客带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城市记忆。”沪桂公司研学部门负责人韦秋玲表示,希望通过文创产品,打破螺蛳粉作为食品的局限,将其文化内涵多元呈现,让更多人感受其魅力。此外,游客还可以在企业DIY体验区体验主题涂鸦,或亲手制作一份文创产品。
“原来工业旅游可以这么好玩,不只是看机器转,还能动手做、动口吃。”陈丽说,她很喜欢吃柳州螺蛳粉,这次来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打卡,亲眼见证螺蛳粉制作全过程,“今后可以更放心地嗍粉了!”除了给父母寄明信片,她还买了满满一袋周边文创,打算送给同样喜欢螺蛳粉的亲朋好友们。
文旅与IP多样耦合,为工业旅游注入新活力。柳州市鱼峰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杜冬桃介绍,当地充分挖掘“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力,推出螺蛳粉DIY制作体验、螺蛳粉创意家宴设计、螺蛳粉试吃官招募等多项吸引力较强的体验性、参与性项目。园区多家企业将螺蛳粉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推出“螺蛳粉+邮局”“螺蛳粉+航天”等联名旅游文创产品以及“螺蛳粉+紫荆花”“螺蛳粉+汽车”等一系列地方特色文创产品,相关品类达上百款,深受广大游客和消费者喜爱。
从“卖产品”到“卖体验”
临近傍晚,广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柳江人家(以下简称“柳江人家”)全国运营中心内,一片繁忙景象:干净整洁的透明厨房里水汽缭绕,厨师正在煮粉、添加配菜;一旁的店长陈雅琴和同事正忙着打包螺蛳粉外卖;餐厅里,游客“吸溜吸溜”的嗍粉声不绝于耳。
“明天有一个40多人的高校参观团预约来这里吃粉。”陈雅琴介绍,这里是柳江人家的线下体验店,主要负责接待来企业参观考察的游客,兼顾员工餐厅及螺蛳粉销售,小程序下单即可嗍粉。同时,这里也负责加盟商培训,柳江人家在全国各地有上百家加盟实体店,不少人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此外,游客还可以在这里参与DIY煮粉、调汤、配菜的全过程,体验感拉满,“很多人原来不敢吃酸笋,亲手制作品尝后立即爱上了这个味道。”
“很多游客现场品尝后,会直接购买一些袋装螺蛳粉,邮寄给亲友。”陈雅琴说,这种“前店后厂”的“工厂+文旅”模式有效增加了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任,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因为一碗粉,奔赴一座城,食客成为了柳州的游客。今年前三季度,柳州螺蛳粉产业园累计接待研学团12.9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009.78万元,成为柳州工业旅游向世界展示城市名片的一个新“窗口”。
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莉表示,柳州将继续抓好柳州螺蛳粉文化旅游品牌创建,持续做好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深入挖掘螺蛳粉文化内涵,打造以螺蛳粉产业文化展示为主题的柳州螺蛳粉文化博览馆,策划螺蛳粉文化体验+城市漫游特色旅游线路,通过文化赋能产业、旅游激活价值,以工业旅游助力柳州制造强市建设。
本报记者 张云河 李维俊 人民网记者 付华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