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许多地方已度过斑斓而短暂的秋天,只好在冬日的大风中狼狈着。
而远离北风源头的岭南才走过长夏的高温与潮湿,迎来一年中难得的和煦。
网上戏称的“流放岭南”在秋冬时俨然成为一种号召。
九百多年前,苏东坡贬谪惠州,但并未视此为人生低谷的地标,反而以一句“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忽得解脱,找到了心灵的栖居。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成为惠州千百年来熠熠生辉的“文旅口号”。
而今,这座被誉为“大湾区后花园”的城市,每逢周末假日,便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吸引周边无数都市人前来寻觅一方宁静。
此时青山如黛,绿意未褪,秋风却已添了几分凉意,正适合骑行。
一条环两山218最美旅游公路,将惠州最美的山水串联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行至龙华镇,增江如碧带穿境而过,一处融合了宋式美学与东坡文化的建筑群映入眼帘——泊心云舍·香溪湾,正是这幅画卷中最诗意的一笔。
她以东坡赏心十六乐事的“清溪浅水行舟”为主题,将中式松弛感深深烙印在度假体验中。
沿着驿站观景台漫步,宋风民宿临江而立,映着白云的增江碧透浮光,对岸满山竹林,望之蔚然而深秀。
偶尔有游船经过,泛舟赏玩的游人欣然忘我,好似无数烦忧都能顺流而下。
走进大堂,暖调的木质风格映入眼帘。
落地窗引山水入内,临窗的沙发宽大而柔软,一排排巨型书架摆满图书,木色还带着温润的光泽,暖黄的灯光打在上面,看起来安静可亲。
管家笑脸盈盈递上一杯欢迎的热茶,又热情地引着家人去到主卧。
初到这里的每一刻随即忘却通常旅店下榻的冷硬感,只有回到家里的松弛。
主卧里,宽大的玻璃窗将流动的增江定格成画,与自然同频的生活感油然而生。
无论晴空下的波光粼粼,还是细雨中的朦胧诗意,或是黄昏时的金光闪烁,都能让人像当年的东坡一样,感受“大江东去”的豪迈,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面江的主卧阳台还有户外汤池,当秋风渐起,还有什么比泡汤中更惬意的呢?
白天骑行,夜晚泡汤,所有旅行或高压带来的疲惫尽数在水中稀释,紧绷的肌肉在温热的包裹下软化,还有江风竹林、浩荡星空为伴。
这一刻,已无心丈量世界,只想泡在自己的世界,正如苏轼所言“解衣浴此无垢人,身轻可试云间凤”。
夜晚,和三五好友在泊心肴餐厅赴一场岭南风味之约。主厨将粤菜食不厌精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慢蒸细作,入口皆经典。
从泊心云舍·香溪湾出发,5公里外的功武村是深度体验的必选项。
这个岭南传统村落,坐拥省内罕有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碉楼式古堡——五宅围。
这座四层碉楼有四百多年历史,由青砖砌筑,红泥粘合,石灰填缝,因注重防御性,墙体严实无大窗户,仅保留少量红砂岩石条构成采光窗眼,看上去严密规整,恢弘沧桑而不失风韵。
几百年前,功武村是广州通往龙门、河源等地的水路枢纽,舟楫如梭、客商如潮。如今它和和五宅古堡一样,整个村子都“养在深闺”。
漫步青砖铺就的老街,看着依山傍水的位置,巷道纵横交错的格局,依然能感受到当年规划的用心。
香溪河是功武村的天然屏障,村落沿河而建,两岸翠竹繁茂,与古建筑遥相呼应。
逛完古村,可乘一叶竹筏顺流而下,堪称“小漓江”的山水景致徐徐铺展,好不闲适。
这个秋天,不妨沿着218最美公路骑行,在泊心云舍·香溪湾停留,在东坡曾经漫步的土地上,寻一场岭南清梦,让身心在秋色中得到真正的安宁与复苏。
惠州泊心云舍·香溪湾正式启幕!泊心云舍十周年感恩回馈活动进行期间,充值预订更优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