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文明互鉴的瞬间:中阿文博合作开启万亿级文旅产业新篇章》记录于阿布扎比酋长国宫殿,以文与图,致敬时代,见证友谊!
在阿布扎比柔和而炽热的阳光下,我作为时代影像的记录者,轻轻按下了快门。取景框内,阿布扎比文化部副部长穆巴克·艾尔·纳赫阁下正凝神注视着远方,眼神中映照着这片土地千年的历史与未来的蓝图。这一刻,不仅是一张肖像的诞生,更是中阿两国在文明对话长卷中,一个鲜活注脚的定格。
身为中国国家公益基金的监管者与文旅产业的规划者,此次阿布扎比之行,我肩负着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博发展与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的使命。而作为记录者,我则希望用文字与影像,共同见证这段彼此成就、共同进步的旅程。
瞬间的定格,背后的长河
在为穆巴克副部长拍摄的短暂片刻,我们超越了职务的身份,成为了文化的对话者。他身后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阿布扎比天际线,正如我们探讨的议题——既要深深植根于历史的沃土,也要自信地迈向创新的星辰大海。这张照片,于我而言,象征着理解与尊重。它提醒我们,所有宏大的战略与合作,最终都建立在人与人心灵相通的基础之上。穆巴克阁下表示:“真正的合作始于对视与倾听,正如我们今天所做的这样。”
从丝路驼铃到时代交响:文博合作的立体画卷
我们的对话,沿着古老丝绸之路的印记,延伸至数字时代的云端。双方一致认为,今天的文博合作早已超越简单的文物展览,它是一场立体的、能调动所有感官的深度体验: 技术赋能:通过“数字敦煌”与阿联酋文化遗产的虚拟融合,让散落在时空里的文明碎片,在虚拟世界中重新拼合成壮丽的图景。联合考古与保护:共享技术与理念,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等挑战,守护人类共同的文明记忆。青年策展人计划:培养下一代的文明对话使者,让理解的种子在年轻心中生根发芽。这些努力,正如同我镜头下的画面,力求从多维度、多焦点地呈现文明的丰富与深邃。
产业共赢:打造面向未来的文旅生态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经济动力的路径愈发清晰。我们探讨的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核心是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沉浸式体验目的地。构想结合阿布扎比的沙漠、海洋与中国园林艺术、文创设计的超级文旅综合体,让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故事的参与者。数字文旅新边界:利用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构建永不落幕的“云端文博馆”,打破物理疆界,让全球观众随时随地沉浸其中。公益资本引领:我所在的公益基金角色,正是要引导社会资源,为中小文旅企业的创新与国际化赋能,培育具有全球美誉度的文化品牌。
全球愿景:共同对焦,显影未来
中阿的合作,是为全球文明对话进行的一次重要“对焦”。我们倡议建立更广泛的“国际文博发展联盟”,不仅共享成果,更共同制定规则与标准。这张我为穆巴克阁下拍摄的照片,正是这种“共同对焦”的象征——我们怀着同样的诚意与期待,将镜头对准人类共同繁荣的未来。
告别时,阿布扎比的海岸线波光粼粼。我相机里存下了一张照片,脑海中则印下了一幅更宏伟的蓝图。中阿两国,正以文化为舟、以产业为桨、以相互尊重为罗盘,驶向那片互利共赢的广阔蓝海。我们期待更多伙伴加入这趟旅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显影液中,让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画卷,彻底呈现。
文/陈天一
特约记者 颜大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