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节将迎来长达9天的超长假期,给旅游市场尤其是长线游、深度游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时间支撑,有助于旅游消费潜力的释放。目前,旅行社已经进入“春节+寒假”旺季的筹备期和预售期。如何充分利用长假优势,让旅游产品更具吸引力,是旅游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先看需求,9天长假,时间更充裕,在探亲访友之余,大众出游需求可以广泛释放,其中有两类人群尤为突出:一是“先返乡、后出游”的客群,二是“在旅游中过年”的客群,前者更关注旅游产品的灵活性和丰富度,后者更注重旅游产品的体验度。旅游企业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结合季节特点和节日特点,使一些“巧劲”。
在国内游市场,一方面,可以针对春节假期“避寒游”“冰雪游”热度更高的趋势,在北京、海南、云南、广东及西安、成都、南京、哈尔滨等产品中,增加民俗文化、本地特色体验类项目。同时,为满足家庭出游需求,增加私家团、拼小团系列产品。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灵活出游人群,加大主题乐园、温泉酒店等体现“阖家欢”的周边游产品供给。
出境游方面,不少年轻游客会青睐休闲游,在享受免签、落地签政策的旅游目的地,旅行社可提供更有性价比的产品,比如斐济、塞班、仙本那的海岛游产品,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城市游产品。此外,借助中国香港直飞塞班、斐济航线相继开通,旅行社可以将香港也列入旅游线路中,让需要转机去这些海岛的游客一次出行游玩多个目的地。
9天春节假期,途牛的产品迭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围绕“春节文化”,打造深度体验。年味不能只停留在送春联、发红包这些形式上,还需要还原传统仪式,并将其打造成游客可参与、可感知的活动。比如,山西产品以“年味·晋商大院”为主题,由“文化讲解官”带领游客深度体验晋商过年习俗。游客可以住进平遥古城的老宅民宿,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起写春联、剪窗花,在街上偶遇“县太爷”“财神爷”,参加古城墙灯光秀,并与晋剧票友切磋,到大同游览古都灯会,住在五台山,吃素斋、诵经、祈福。行程中还设置了“家庭任务卡”,让父母带孩子采访当地老人“他们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这样一来,游客就能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当地人一起过个不一样的春节。
第二,关注“客群差异”,提供多元服务。春节是家庭出游高峰,但三代同游的需求往往最难兼顾,因为三代人的节奏不同、需求不同。解决这一痛点的关键在于:“适老”兜底、“互动”连接、“留白”平衡。比如,云南产品以“过暖冬·合家欢”为主题。行程中,每日车程控制在3小时以内,住宿优选带电梯的民宿,餐饮提供“软食”和“儿童套餐”。内容设计上,安排“跨代互动环节”,在景区,让祖辈教孙辈用扎染布做红包、写毛笔字,年轻父母制作乳扇、鲜花饼;在酒店,组织“家庭春晚”,安排专业亲子摄影师跟拍,记录家庭美好瞬间。行程中还特意留出两天自由活动时间,旅行社可为三代人分别定制专属行程。通过这些细节设计,让每位家庭成员都能获得舒适且有价值的体验,创造“合家欢乐”的共同记忆。
第三,放弃“大包大揽”,实现灵活多变。现在的游客既想享受跟团的省心、实惠,又希望保留一定自由度。私家团、半自助等“轻跟团”模式应运而生。私家团依托集中采购的团队房、团队票,为家庭游客定制专属行程,保留核心服务,排除非必要约束。半自助则通过必要的集体行动和丰富的分头行动,满足多元化需求。比如,“芬兰10日追光”产品,除了“主线”带大家坐极地列车、追极光以外,还留出5天自由活动时间,并且为不同人群设计了“支线”任务。银发族可以城市观光、探秘古堡古镇;年轻人可以滑雪、冰钓,体验芬兰桑拿,还可以乘破冰船出海、捕捞帝王蟹;小孩子可以玩雪地摩托、体验狗拉雪橇,探访驯鹿庄园,进入圣诞老人城堡,在圣诞老人的办公室合影,还能到极地邮局给小伙伴寄明信片。这种“轻跟团”模式,既解决了自由行吃住行操心的痛点,又保留了“说走就走”的灵活性,实现了“跟团不束缚,省钱又省心”。
跟团游产品的创新,表面看只是调整了行程、优化了服务,其核心是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旅游不只是简单的异地探访,而是有温度的文化对话、有共鸣的情感连接、有记忆的生活片段。对旅游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如何设计差异化的行程,而是读懂游客真正想要什么。跟团游的竞争,本质上是对客户需求的洞察力、对服务细节的打磨能力,以及对资源整合的创新能力的综合较量。旅游企业要真正站在用户的视角,洞察其在特定场景下的深层情感需求和体验痛点,围绕“需求分层、场景重构、服务升维”,实现从“卖资源”到“卖体验”的进化。(作者:任兴平;编辑:杨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