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游来到武鸣区的马头镇,之前去游玩叫马头的地方很多,就好比如平果市的马头镇。平果市的马头镇原名码头,民国时期官府工作人员嫌麻烦把码简写为马,武鸣区的马头镇莫非也一样是码简写马而得名马头?平果市马头镇靠近右江边,是以码头经济而腾飞,武鸣区的马头镇没有河流,马头这两个字从何而来还真值得考究一番。
马头镇位于武鸣区的东部,距离武鸣城区37公里,镇域面积165.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5万余人。2.5万余人的马头镇在武鸣区来说不算是个人口大镇,但能够成为镇,想来马头镇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富裕程度不低。隆安县都结乡人口基数达4万余人,目前仍旧是个乡,如果都结乡是武鸣辖区内,想来现在已经是都结镇而不是都结乡。
马头镇是大明山脚下的小镇,隔着大明山就是上林县,大明山又是古骆越国的核心地带,这里的历史底蕴非常丰富。上世纪70年代在距离马头镇500米的后山挖掘出战国时期古墓群,出土的铜鼓目前还是南宁文馆的镇馆之宝。战国时期也就是2500多年之前的事情,2500多年以前就有人类文明轨迹,这足以证明马头镇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多么的浑厚。
马头镇起名的由来,本以为是河流边有码头,将码简化成马而来,为了验证马头是码头的简化,还在马头镇周边逛了一大圈,始终没看到有码头的痕迹。马头镇的马头是怎么来,翻过度娘才得知场镇附近有座山看似像马头才起名马头镇,这里的马头镇跟码头一丁点干系都没有。马头镇形成的历史非常的久远,据说马头镇是建在战国时期的古城上。
马头镇有战国时期的古鲁城,古鲁城是古骆越国的卫星城,是古骆越国一道铜墙铁壁。古骆越国的核心在大明山,大明山脚下便有很多的卫星城,古鲁城就是众多卫星城当中的一个。古鲁城就是现在的旧圩屯,二十多年前还能看到古鲁城遗址,如果古鲁城遗址能够保留下来,想必古鲁城至少是县级保护单位。
古鲁城就是个遗址,何时修建不详,秦军入岭南后古骆越国就消失,想来古鲁城应该是跟古骆越国同时消失。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扩大势力而连战数年,笑到最后的则是秦国,秦朝建立后始皇便派兵征服岭南。秦始皇命大将军屠锥带领30万军马入岭南,没想到这30万秦军在岭南几乎是全军覆灭,屠锥还被地方土蛮打死。没过几年秦始皇派赵佗领兵50万入岭南,没想到赵佗能够征服岭南,而且还在岭南建立百越国。
赵佗能够征服岭南建国的主要原因是心狠手辣,50万秦军入岭南,所到之处几乎都是坚壁清野,古骆越国就是被50万秦军给整没了。赵佗为何要坚壁清野,是因为吸取屠锥兵败之鉴,同时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古骆越国到底有多强大没有记载,但能够把屠锥带领30万秦军给揍得找不着北,想来古骆越国的实力不俗。秦军将大部分兵力调往岭南,使得朝廷兵力空虚,让反动势力有机可乘而导致秦朝被推翻。
不纠结于古骆越国,但古鲁城的消失确实跟赵佗领兵入江南有关,骆越人跟秦军交战而锐减,以致现在都找不到骆越人后裔。2000年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趋势下,古鲁城便有街圩,也就是现在的马头镇。马头镇老圩原本在古鲁屯,民国18年才将场圩搬迁至现址,马头镇搬迁的原因则是经常受水灾。职能部门搬迁后街圩就冷清下来,老圩也因此被废弃,而马头镇原址则成为现在的旧圩屯。
说马头镇战国时期就有是有历史依据的,马头镇前往上林县明亮镇的公路方向,不足千米就有战国时期的古墓群,现在已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墓群的规模非常的庞大,而且延续的时间较长,最古老的是周武王时期,最晚的也是秦朝,足有500多座,可惜的是被考古,唯一能勾引安慰的就是有一具铜鼓成为市文馆的镇馆之宝。古墓的主人不详,不过可以估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极有可能是古鲁城的达官贵族们,假如真的有500多座古墓,想来战国时期的古鲁城非常的庞大。
民国时期的码头镇属武鸣县东区,解放后设马头区,起名马头区的原因是区公所驻地在马头圩。集体经济时期马头乡改为公社,为迎合当时的社会气氛还将马头公社改为卫星公社。1966年小陆公社并入马头公社,分单干后改为马头乡,2000年马头乡升为镇。当天来到马头镇游玩正值赶集,可惜的是来得太晚而错过马头镇赶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马头镇。纯属瞎写,没有多大的历史依据,大伙就当小学生日记看,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