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陆橙
当全国多地持续高温突破40°C,昆明以日均温度22°C的成绩荣登全球避暑胜地榜首,成为这个夏天最耀眼的“凉星”。在全球气候日益极端化的背景下,云南之所以能在一众避暑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拥有一种天然而稳定的清凉基因。
这种“凉”的底气,源自大自然赋予的独特禀赋。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海拔高差超过6600米,从河口的76.4米到梅里雪山的6740米,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全省95个县(市、区)夏季体感气温稳定在19°C至24°C之间,大理、丽江、腾冲、玉溪等地更是避暑旅居的理想选择。今年入夏以来,云南平均气温仅21.9°C,比常年还低0.6°C,真正做到了“别人热得发慌,我们凉得理直气壮”。
云南之所以吸引人,清凉只是原因之一。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它让人不自觉慢下来、静下来、沉浸其中的“魔力”。红河元阳梯田绿意盎然,层层叠叠如大地诗行;普洱的茶山云雾缭绕,空气中都飘着清新的茶香;大理的风花雪月依旧浪漫,苍山洱海间,仿佛时间都变得温柔;丽江的古城夜色温柔如初,石板路上回响着远方来客的脚步声。这里不仅有山水之美,更有文化的厚度和生活的烟火气。无论是听一场古城里的民谣,还是在青山绿水间采一次野生菌,都是在云南体验生活的日常。
正是这种独特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匆匆打卡的旅游方式,而是选择旅居——在云南住上几天甚至几个月,真正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2025年上半年,全省旅居人数已达280.3万人次,同比增长45.4%。从滇西北的束河到滇中的抚仙湖,从滇东的昭通绿荫塘村到文山六郎城村,这些地方提供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清凉,更是一种高质量、慢节奏、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时间不再追赶人,而是由人来慢慢书写。
面对暑期旅游高峰,云南主动作为,出台《云南省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10条措施》,构建起守信激励、失信约束、严重失信惩戒的三级信用监管体系,推动旅游服务向更高水平迈进。同时,博物馆延时开放、入境游便利化试点、门票减免政策等一系列举措落地,也让更多游客愿意留下来,住得安心、玩得舒心。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铁路预计暑运发送旅客超2600万人次,某旅行App显示云南暑期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30%,酒店、租车、门票预订量分别增长超20%、71%、23%。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从“流量时代”迈向“品质时代”的云南——不再只是旅途中的中转站,而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理想生活的落脚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